张昌明
摘要:有一个哲学也经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我认为,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方向标,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48-01
古今中外有名的人物他们有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从小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列宁从小就诚实坦白,李四光从小就对不懂的事有好奇心并且喜欢刨根问底,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他们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人的品行,道德,生活规律等,是造就宏伟人生的基础,是造就人生伟大事业的动力。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只有从小具备良好的习惯,将来才能成就一个美好的人生。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我想就此谈谈这方面的点滴心得。
1.让不良的习惯在关怀中消失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费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不管什么样子的孩子他们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那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经常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了习惯在作祟。当班主任、任课教师将这些"问题"孩子请到德育处批评教育时,你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班有一位“问题”学生,总是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骚扰别人,不停地找麻烦。我曾经很认真的和他谈话,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大扫除中他有非常卖力的表现,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并和同学商量,由他暂代劳动委员工作,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议。每天早上,他都第一个出现在清洁区打扫卫生;每天放学,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每天的作业,也开始认真完成;每天他都能和同学逐渐学会了礼让,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更可喜的是,他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可见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2.养成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言行甚至思考的习惯。好的行为是用榜样来引导。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鲜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走进校园,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我都会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我必須会轻声细语第对学生说话等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养成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
3.养成良好习惯从细节做起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会利用一切时机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我们班有两个学生说话不流利,上课回答问题咬字不清,有同学偷偷嘲笑。我不动声色,等全班安静下来之后,慢慢地说"刚才你们在笑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没有笑,在认真听。"我顺势引导孩子,"对啊!老师在认真倾听他说话,我们其他同学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样,你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如此几次,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比我们老套的说教要更有成效。虽然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学生改掉缺点,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卜卫主编《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天津教育出版社,l997年
[2] 周南照.孙云晓主编 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 1世纪教师和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1999年。
[3]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