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2017-10-09 15:57朱阿娜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培养方法小学科学

朱阿娜

摘 要:小学时期科学的教学,貌似次要,实则工作量相当大,出于确保教学活动客观与准确的考虑,在教学时会涉及众多数据信息。所以,这也给学生数据意识的养成提出了要求。为此,我们需要思考数据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的现实情况,并尝试在探究活动中做出学生数据意识培养方式的革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数据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9B-0124-0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更是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辅助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精力完全放到增强知识储备上,从而忽略数据意识养成问题。长期如此,学生虽然得到了知识,却弱化了能力,这是需要改变的现状。

一、培养数据意识的必要性

数据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重点指的是实施相关探索活动时,利用自己独立的或者协作的观察和分析,所取得和实验结果有关的数目。在此基础上的数据意识,则是指通过对上述数据加以分析,并尝试加强理解能力。学生如果把这种意识和平时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促进自身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科学应用能力。总体而言,数据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及应用能力。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内关注其数据意识的养成,不但可以让其对数据更加敏感,而且还可以带动他们的大脑快速发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者,小学时期关注到数据意识的系统性培养问题,亦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要求的具体落实。

二、小学科学数据意识培养情况

和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数据意识培养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据培养的现实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问题重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少系统化培养

缺少系统化培养是现今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数据意识培养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学生而言,若想获取系统化能力,就一定要接受系统化培养,这不但需要时间,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因为多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恰恰缺少了这种系统性,让针对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或者理论不足,或者实践不到位,无法真正提升并锻炼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能力的改善可谓收效甚微。

(二)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普遍关注理论知识的传达,而课堂时间有限,多顾于此势必少顾于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建设便受到影响,而学生因为缺少相应的意识,未来深入学习及发展也将面临窘境。具体到数据意识培养上,教师在课堂上急于完成任务,给学生明确的提醒,甚至直接提供数据,让学生进行填写的情况时常出现,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少自主性与能动性。

三、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策略

(一)认知和准备

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要有必要的认知和准备工作。在探究正式开始前,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各组数据收集的基本准备工作了解于胸。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实现探究活动的系统材料,所谓系统材料意为按照一次探究活动的需要,精心设计并选择出的教学材料组合,比如,在做关于“摆”的探究活动时,需要对擺长、摆角、摆重等因素加以研究,从而分析它们对摆摆动速度的影响,因为活动相对复杂,所需要的材料也很多,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仔细筛选,留有用而剔无用,实现探究器材的改良:在现有的方座支架上方,加置固定的铁棍一根,并于其一端安置刻度盘,再钻孔、穿线、固定、绑磁石,这种材料组合的安排制作起来比较方便,且同时考虑到了摆长、摆角、摆重几个因素,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对限制条件加以控制,所取得的数据也将更为科学、准确。而为了保证所提供材料的完备,教师需要在前期认真熟悉教材,以教材为中心优化材料,厘清教材里涉及到的横向与纵向的关联,以帮助材料提供过程走向精细化。

(二)情境和表格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有两个注意要点,一是把活动置于什么位置?答案是恰当的情境;二是把数据置于什么位置,答案是科学的表格。二者共同保证了数据的合理呈现效果。

首先,要看情境创设的问题,它作为促进学生数据意识形成的关键所在,一定要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问题引入情境的做法比较简便,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多提出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证据是什么、证明的方法是什么,等等,用以保证学生尽快投入到情境中去,并意识到数据收集的必要性。比如,下面的一些问题:(1)天气预报显示,明天会出现降雨,根据你的估计,明天的降雨量多大?是小雨、中雨,还是大雨?通过实际测量,看看和天气预报的推断结果是否一致。(2)食盐能够在水中进行溶解,那么利用一杯水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呢?溶解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吗?我们可以用探究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3)泡沫能够在水上浮动,其原因在于有水的浮力作用,石头会沉入水中,它受到了水的浮力影响吗?(4)我们拿出一张纸,做成纸桥,不同形状的纸桥,上面会承载不同的重量吗?哪种形状的纸桥最“结实”呢?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可以先从自身经验出发,给出预先的判断,而若想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源于经验的判断是不可信的,教师要利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利用探究活动取得数据支持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在教学情境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是表格设计问题,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数据的收集是核心过程,而数据的记录则是收尾工作,后者的完善才能保证前者做得有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按照探究活动的复杂程度,设计出便于操作的记录页,像依靠画图、符号以及数字构成的表格等。表格填写之前,要求学生先就数据进行预测,待填写之后,再与自己的预测相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如果表格设计得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大家比较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其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也将由此养成。而对于教师来说,探究活动的记录表也可以为其自身教学及反思提供素材上的方便,利于接下来教学策略的调整。

(三)交流和质疑

培养小学生的数据意识,离不开同伴间的交流,以及对数据的科学质疑。其中,在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方面,可以让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有一个提高的可能,这是数据观察、数据实验的实证检验方法之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因为考虑到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对那些辛苦产生的数据,学生往往并不是非常感兴趣,有时可以说是为了应付而记录,这样会造成探究活动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彼此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及机会,让大家自觉对数据加以研讨探讨。而在最终的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亦应重视小组交流结果,以便让学生有机会对数据加以比较修正,为更接近真实的数据提供奠定有说服力的合作基础。在学生依靠自主探究以及互相交流对同一问题的数据加以记录后,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原来数据竟如此之重要,其接下来的数据处理意识也便能显著增强。

完成数据记录后,依然离不开质疑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面对探究之后所产生数据的不足,如果有必要,可以带领学生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再次研究,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信,使大家和数据的心理距离拉得更近。在再一次的研究中,学生能够获取又一份数据,实现前后对比,找寻出现误差的原因,这对于培养其质疑的科学精神是有必要的。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进行科学教学活动,不能忽视数据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数据对探究活动的完善具有突出意义,且可以对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给出科学参考。在数据的产生过程、误差的弥补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在科学教学特别是探究活动指导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良好习惯,用以实现其自身良好的数据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勇,王伟烨.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促进有效教学的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2]杨虹,郑瑾.4~6年级小学生科学知识现状分析[J].中国科学,2016,(8).

[3]赵库.更新观念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培养方法小学科学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