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刘新法 王荣宁 谢国柱 孙灿林
高低比重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脊髓麻醉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特征影响的临床研究
张杰 刘新法 王荣宁 谢国柱 孙灿林
目的了解剖宫产孕妇施予脊髓麻醉技术时联合采用低比重罗哌卡因以及高比重罗哌卡因的意义。方法80例行剖宫产孕妇均用药罗哌卡因, 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39例)和联药组(41例)。单药组施予高比重方案, 联药组联合施予高比重方案以及低比重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药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收缩压值<100.0 mm Hg(1 mm Hg=0.133 kPa)例数、收缩压值<90.0 mm Hg例数均多于联药组(P<0.05)。单药组孕妇麻醉阻滞时长(5.98±1.70)min, 联药组为(8.03±1.95)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中出现恶心16例(41.0%)、呕吐7例(17.9%)、发抖30例(76.9%), 均多于联药组的4例(9.8%)、1例(2.4%)、10例(2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展开剖宫产术的孕妇, 以高比重标准以及低比重标准对罗哌卡因展开联合麻醉更具可靠性。
妇产科;剖宫产;脊髓麻醉技术;罗哌卡因;血流动力学
对施行剖宫产的孕妇施予脊髓麻醉技术时, 常用药品即罗哌卡因, 该药品用药比重不同时, 所发挥的麻醉功效也存在差异, 研究最佳用药比重标准对提升机体麻醉质量尤其重要[1]。为了解高比重方案以及低比重方案联合施予剖宫产孕妇中的必要性, 本次选取80例行剖宫产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孕妇, 且均施予脊髓麻醉技术,旨在提升其临床麻醉质量, 避免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波动。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孕妇, 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39例)和联药组(41例)。单药组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7.86±2.38)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40.12±0.90)周。联药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10±2.30)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40.65±0.82)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技术两组患者均施予脊髓麻醉技术, 且用药罗哌卡因, 同时分别准备2个专用注射器, 分作A号(A1、A2)及B号(B1、B2), 其麻醉流程如下:①单药组施予高比重方案,其注射器A1中, 抽取高比重药液0.8 ml, 含有葡萄糖(4%)以及芬太尼(剂量标准:4.0 μg);注射器B1中, 抽取高比重药液1.2 ml, 含有葡萄糖(4%)以及芬太尼(剂量标准:6.0 μg)。②联药组联合施予高比重方案以及低比重方案, 其注射器A2中, 抽取高比重药液0.8 ml, 含有葡萄糖(4%)以及芬太尼(剂量标准:4.0 μg);注射器B2中, 抽取低比重药液1.2 ml, 含有无菌蒸馏水以及芬太尼(剂量标准:6.0 μg)。③指导孕妇行右侧卧体位, 并对其后背展开专业消毒, 定位其L3~4间隙部位后, 施予腰硬联合穿刺技术, 并判断穿刺针方位, 确保其进入至机体蛛网膜下腔部位以后, 分别注入A号、B号注射器内的麻醉药品, 并将给药速度调试为0.1 ml/s。④将穿刺针缓慢取出, 定位机体硬膜外腔后, 将硬膜外专用导管妥善置入其中, 并予以固定。⑤术后定时测定孕妇血压值, 一旦有低血压现象发生, 需酌情对孕妇体位展开专业调整, 或者麻醉诱导工作完成后, 协助孕妇科学调整体位, 行坐立体位,约5 min后再转变体位, 行仰卧体位, 以防低血压问题出现。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机体不适症状及其血流动力学。①血流动力学。重点统计两组内低血压例数、收缩压值<100.0 mm Hg例数以及收缩压值<90.0 mm Hg例数。②不适症状。统计两组内恶心、呕吐以及发抖发生率[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孕妇不同用药措施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单药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收缩压值<100.0 mm Hg例数、收缩压值<90.0 mm Hg例数均多于联药组(P<0.05)。见表1。单药组孕妇麻醉阻滞时长(5.98±1.70)min, 联药组为(8.03±1.9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妇不同用药措施后不适症状比较单药组中出现恶心16例(41.0%)、呕吐7例(17.9%)、发抖30例(76.9%),均多于联药组的4例(9.8%)、1例(2.4%)、10例(2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孕妇不同用药措施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n)
表2 两组孕妇不同用药措施后不适症状比较 [n(%)]
作为临床麻醉工作中专业技术类型, 脊髓麻醉技术有安全性高、应用频率高以及镇痛效果突出等特征, 应用于施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中, 除了可防止插管失败事件、误吸事件等发生外, 还能防止孕妇死亡, 因此实践水平有保障[3-5]。脊髓麻醉技术实践中, 常用麻醉药品即罗哌卡因, 该药品属酰胺类、长效型的局部麻醉药品, 不仅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 而且还存在止疼功效以及麻醉功效, 同时在心脏毒性偏小方面也有优势, 可使机体外周血管系统加速收缩, 在产科麻醉工作中发挥重要价值[3,6-9]。
一般而言, 罗哌卡因临床用药形式集中表现于高比重方案以及低比重方案等, 其中高比重方案不仅可控性高, 而且麻醉效果显著, 但机体上界的阻滞平面常难以得到充分控制, 因此可能会使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 因此安全性存在争议[4]。不仅如此, 由于剖宫产术专业准备工作所需时间约8 min左右, 所以麻醉诱导工作的操作时间需控制在8 min左右, 而通过联合施予高比重方案以及低比重方案, 术中待孕妇处于平躺体位时, 不同比重标准下的药品会分别朝着机体尾侧及其头侧迅速移动, 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手术阻滞水平, 以提升孕妇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确保低血压、恶心及呕吐的发生风险得以充分控制, 同时避免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5]。本次给予单药组、联药组孕妇不同罗哌卡因用药措施后, 单药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收缩压值<100.0 mm Hg例数、收缩压值<90.0 mm Hg例数均多于联药组(P<0.05)。单药组孕妇麻醉阻滞时长(5.98±1.70)min, 联药组为(8.03±1.95)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中出现恶心16例(41.0%)、呕吐7例(17.9%)、发抖30例(76.9%), 均多于联药组的4例(9.8%)、1例(2.4%)、10例(2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药组孕妇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对展开剖宫产术的孕妇施予脊髓麻醉技术的同时, 合理把握罗哌卡因用药方法, 以高比重标准以及低比重标准联合用药, 可防止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 减少不适症状, 安全性高, 推荐选用。
[1] 蒋焕伟, 徐世元, 方曼菁.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31(3):221-223.
[2] 许福生, 庄海滨, 邓莎, 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0):1012-1014.
[3] 龚燕, 瞿玉莲, 朱敬畏.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25(3):184-186.
[4] 洪瑾.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4(1):118-119.
[5] 苏鸿莉, 晋雅玲, 李玲霞, 等.高低比重罗哌卡因的联合应用对脊髓麻醉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特征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12):2015-2018.
[6] 毛桂英, 李英.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8):2715-2717.
[7] 薛萍, 李文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9):188-189.
[8] 徐明坤, 楚翠.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23(1):57-59.
[9] 彭洪常, 俞盛辉, 任秋生, 等.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20):2014-20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65
2017-07-27]
225300 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刘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