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佐栋,张英
摘 要:循环作文,是习作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几个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合作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作文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循环作文;作文能力;写作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让学生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是达成此阶段写作目标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曾经指出:“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
所谓小组循环作文,就是由八个学生原则上采取自愿(教师注意引导优等生和学困生交叉)组成一个小组,共同使用一个作文本,一周四天每人轮流写一篇作文。次日交给其他成员阅读、修改。最后由老师进行批阅,并做到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小组评比,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激发了写作欲望
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内心的天地,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当这些诠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幼小的心灵会产生成就感。而“循环作文”的诞生,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让他们天然的想象有了更广泛的读者,所以它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并大大激起了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
二、明确了写作意义
以前,学生不知道习作的意义,认为就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并当成一种负担,所以马马虎虎有之,抄袭作文有之。这样做,根本就起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其实,写作是一种交流,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告诉别人。小组循环作文正通过每天的交流,使学生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确了写作的意义。因此学生在写作文时,便以一种与别人交流的态度来写作,就会将真情投入进去。巴金先生曾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学生这种真实的表达、真情的叙述,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这样做,也避免了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象,根治了孩子们不爱习作、害怕作文的通病。
三、拓展了思维空间
长期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写作的热情,再加上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所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在此心境下,又如何能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来呢?因此,尽管老师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劳神劳力,终究收效不大。而对于“循環作文”,学生则感到新奇有趣,加上“作文”规矩少,学生没有顾虑,就能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自然就能真情流露,“吾手写吾心”,作文源头自然就有“活水”来。
如上学期,我们班有一组同学的组长牵了个头,在作文上写下一篇童话故事的开篇《拼音王国》,他写了拼音王国里发生的有趣故事,谁知接下去写的同学马上接上了续篇,还接得天衣无缝。受到老师同学的鼓舞之后,这两位同学接着往下写故事。于是,一个有趣生动、充满奇思妙想的连载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四、提高了写作水平
成功的体验最能增强人的信心和上进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每个合作小组都希望他们写得是最好的。循环作文正好抓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让他们在落笔时便考虑到自己的写作不仅是自身写作水平的体现,更要为小组争夺荣誉。由于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作文本,每个学生在写作文前可以阅读本组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前一个孩子的素材也许会给后一个孩子打开思路,前一个孩子的优美语句也许会被后一个孩子借鉴,前一个孩子的写作方法也许会给后一个孩子以灵感。更重要的是,学生每一次的作文都是自己写作水平的展示,也是代表本小组的集体荣誉,因此为了写好作文,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寻找书籍进行阅读,积累语言。为做到材料新颖独特,他们开始留心周围的事物,还会走进自然与社会这两个大课堂,关注起人们议论的“热点”、大家关心的“焦点”来。为了提高小组集体的写作水平,如果本小组的某个同学写作水平不高,在写作之前,小组成员还会主动帮助他,给他出主意,帮他修改。这样的合作互助,最终的结局是携手共进。
五、促进了个体间的交流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并形成孤僻或独断的性格。小组循环作文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平台。由于是自愿组合,写作文的同学都乐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出来,而小组的同学在阅读后会在后面的留言上写下自己的话,或共享他的快乐,或分担他的忧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的性格就会逐渐开朗起来,之间的感情会更加融洽,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和谐。
总之,循环作文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吹出了习作教学的一片生机,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心灵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艳军.循环日记的实施方法及作用[J].甘肃教育,2012(16).
[2]宋彦强.浅谈小学循环日记的实施策略[J].语文天地,2015(3).
[3]薛玮.小学快乐作文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