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英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地求变求新,帮助学生激发积累意识,掌握积累方法,养成积累习惯,从而形成学生的自主积累。
关键词:语言积累 求变求新 自主积累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最突出的表现,应该是在人的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加工组织而成。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表述,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呢?我们发现语文学习要通过不断地求变求新,帮助学生激发积累意识,掌握积累方法,养成积累习惯,从而形成学生的自主积累。
一、变新积累内容,激发积累意识
1.语言素材的积累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有这样一类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他们的作文常常是语言干瘪乏味,语句不通,遣词造句驴唇不对马嘴……而这类学生语文成绩往往都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在于语言素材的积累不够。没有“金刚钻”又怎么揽得了“瓷器活”?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光一本教科书,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指定背诵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的160篇古今优秀诗文,用好补充阅读教材,完成指定的阅读量。除此之外,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我在教学三年级时,就有个大致计划:每天摘抄四个成语,成语的条目不规定,但要求做到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每天一句名言警句或谚语俗语或广告语收集。每天必备一本课外书,只要内容健康即可。可以和班上的同学轮流借读,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言摘录下来,如好词好句好段,乃至好的整文。在摘录词语、成语、美文的同时,有意地对知识系统地归类积累。如从数字成语、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四大发明、重要国家的国名、著名音乐家、美术家、作家、科学家、名著、旅游景点等归类,五花八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校开发了学生特色作业——“古诗配画”和“剪贴报”,大大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累兴趣,激起了他们的积累意识。
2.语言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或无言以对或语无伦次,可我一旦将答案公布,他就会迫不及待地说:“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现象,是学生的思维“短路”或混乱造成的。如果一味听之任之,这种“说也说不清楚”的现象会更普遍、更严重,长此以往,则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加言语经验方面的积累:在每堂课前一分钟进行讲故事或演讲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他们不断增加阅读量,有力地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上还可以通过小练笔的训练方式来完善积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我们平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想得多了,写得多了,练习得多了,语文水平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二、变新积累形式,指导积累方法
提起积累,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背诵积累”。这是中国古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学习要苦到“头悬梁,锥刺骨”,常人能做到吗?良药苦口,用糖衣一包,孩子也爱吃了。语言积累上也不妨活用一下。我们不光要注意积累结果,也要注意积累过程的引导,积累方法的指导,科学、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过程分三个阶段,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中的感觉信息如果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变弱而消失。而短时记忆的信息若不加以复述,也会很快消失,若得到了及时复述就会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期保持。
1.自主合作,引起注意。如何让信息受到学生的特别注意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我们班学生每天积累四个成语、一句名人名言,他们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办法,有人负责寻找,有人负责抄写在小黑板上,有人负责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意思。有一次,积累完十二生肖,我布置学生写出十二个成语,其中必须有十二生肖,前十名可以到老师处领奖。这下热闹了,一个下课时间全班同学都完成了,这是他们分工合作、动手动脑的结果。经过这样的学习积累过程,信息早已引起特别注意,进入短时记忆。
2.及时提取,长期记忆。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若得到及时提取、复述,就会转入起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期保存。那我们应该如何组织起新颖而有效地复述、提取活动呢?一是提供时间,早读、晨会、班队活动,见缝插针;二是提供阵地,小黑板、黑板报、自练本,随地“插柳”。其中黑板报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三是提供舞台,“向你推荐”、“今天我发表”、“小博士发布台”、“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形式多样;四是创意仿制,尤其一些生活中很实用的东西学生特别感兴趣,如取店名、拟广告语、写标语等,活学活用;五是体验成功,学生的阅读成绩如果得到认可、表扬,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往往可以成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动力,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变新积累途径,养成积累习惯。
语文教学中,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充分利用学生的诵读、博览、作文三大途径,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质将得以明显提高。
1.强化课堂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纵观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我们采取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岂不知,老师讲解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是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以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语、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我就适当增加教材的背诵内容,让学生博闻强记。同时,课堂上我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生动、丰富,遇到好的词语,我会随时写在黑板的右角边。学生的交流、作业中出现的佳词佳句,我也有意识写在黑板边,到傍晚才允许值日生擦去,许多学生都会把它们摘抄在自己的课堂自练本上。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2.抓好课外阅览,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博览,能给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课外,我们班人人都有一本“采蜜本”,扉页上写着“采得百花酿成蜜”,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摘录用的,还有的小朋友为它配上插图,很精致。除了这些常规途径,我还引导学生从身边学习、生活环境中积累语言。校园里的校风、学风、名言、警句,校外的店名、广告语、宣传标语等,我们都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去收集。这样逐渐地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习惯。
3.增加作文密度,在写作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的过程。除了结合作文课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有些课文精炼含蓄,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联缀,进行由仿到创的片断训练。有些课文的章法、结构一致,技巧相同,教师就该抓住典型处,举一反三,模仿历练。如苏教版第七册的《井》一文,写井水清、甜、凉的特点都是先围绕总起句,后举例具体说明的。我就让学生也自设总起句,如“今天的天气好冷啊!”,“妈妈多么疼爱我。”“这地方的景色真美啊!”“小明真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等,仿照课文习作,使学生有样可循,掌握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种利用范文引路进行的小练笔,目标明,花时少,收效大,不仅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內容的感悟,而且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经过以上多方面求变求新,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不断丰富语言积累。积累语言如此,其实,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都应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