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内容摘要:课前导入是教师在教学开始环节采用的活动方法,向学生引入新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一个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探究 提出疑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巧妙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陶冶学生的情操。“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篇课文上得是否成功,导入新课效果如何是关键。我在前一段时间观摩语文优质课教学时,学到如下几种方法巧妙导入新课:
一、介绍情况法
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如程老师教学第八册《生命生命》,先介绍课文的作者:讲述杏林子的故事《一个残疾女孩的追求》,让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先入为主。作者对生命是怎样看待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生命生命》,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设问导入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如李老师教学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鱼儿通常生活在什么地方?有条鱼生活在纸上你相信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为什么说鱼游到纸上?“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是什么意思?鱼怎样才会游到了纸上?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老师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用精心锤炼的语言,去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联想、想象、思考后进入课文,一定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心。教《新型玻璃》时王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个问题:玻璃有什么用处?(学生自由讲)。接着王老师又问:课文介绍的新型玻璃和我们认识的玻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图片导入法
利用欣赏图片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杨老师教学第八册《桂林山水》,,课前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上课伊始,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清澈见底的漓江,栩栩如生的象鼻山,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教师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图片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四、多媒体课件引入
对富有情感色彩的课文,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深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郭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打开动画课件,轻快地音乐),暖和的春天悄悄地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吹拂,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黑黑的,长尾巴的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老师生动的描述自然而然地进入生机盎然的池塘里,也不知不觉的随老师的引导新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坏境。
五、音乐导入法
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李老师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前播放《黄河》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这首动听的曲子写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故事导入法,引人入胜。
精彩的导入就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如郭老师在教学古诗《游子吟》开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一个农家户的儿子准备赴京赶考,正拿着书在认真地读着、看着。这时的天色已晚,可这个儿子的母亲却仍拿着针线,在给他缝衣服,她把儿子的衣服缝的密密的,使衣服更结实更耐穿,这样,她的儿子就不会在外面冻着了。母亲每缝完一件衣服,就望一眼她的儿子,生怕他出去后会迟迟不回来,心里十分担心。儿子在读书时,也会时不时的望几眼他那两鬓斑白,早已苍老的母亲,想着她是多么的劳累、辛苦,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给予他温暖、幸福,可儿子再怎么努力,也是永远报答不了母亲对他的关怀与爱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对儿女的牵挂,是美丽的也是痛苦的。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就像是春天里美丽动人的鲜花,也像那夏日阵阵清凉的微风,更像是满园累累的果实。那份牵挂是冬夜悄然飘舞的雪花。是一杯愈久愈香的琼浆玉液,是一朵想、索思绕怀的五彩祥云,醉了儿女的心扉,却白了母亲的黑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以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的伟大吧!
七、猜谜语构建愉悦情感课堂
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谜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如别老师教学《落花生》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条谜语。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一个白胖子。谜底到底是什么?……对,是花生。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落花生》。”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
另外,还可以采用引经典,温故知新,介绍背景,做游戏,多媒体、画图等方法引入课题。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如下原则:灵活性原则、精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知識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