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新生导航课分类建设的探索

2017-09-25 10:30李清赵红陈晖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教学设计

李清 赵红 陈晖

摘 要:随着升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外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经验,结合大连大学不同学科师资及生源状况,组织建设了新生导航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认识专业、适应社会、把握未来。经过5年建设,我校形成了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新生导航课程群,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关键词:新生导航课;分类建设;教学设计;质量保障

新生适应是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高校均开设了新生教育类课程。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纷纷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些教学型大学则以开设专业导论课为主,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1]。大连大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开设新生教育类课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师资、生源等状况,组织建设了新生导航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认识专业、适应社会、把握未来。从教学质量跟踪反馈情况来看,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新生导航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尊重师资状况进行分类建设

2010年,从针对在校生的学习满意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年级学生普遍认为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感觉迷茫。这引起了我们对“90后”大学新生学习状况的关注。他们中的多数幼儿阶段即开始以考级、竞赛等技能培训为目标,直到中考、高考,基本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捆绑式”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确立人生目标的思想能力,“功利性”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单一、局限,“填鸭式”的教育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笔者在长期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随着升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迷茫、没有方向。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建设新生研讨课程。但是,作为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大学,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50余个本科专业,师资状况差异不齐,约40%的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一些有责任心、有意愿为新生导航的教授认为自己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不够,担心难以驾驭研讨课;也有教师认为新生问题意识欠缺,研讨难操作,导航更切合实际。经访谈、观摩试点课程、教师研讨会等前期研究论证,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我们听取不同学科教师的意见,将“新生研讨课”更名为“新生导航课”,各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师资、生源等状况,选择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或学业指导课进行建设。

在2010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实质推进,开设了32门课程。其中新生研讨课占34%,主要面向人文、理学、医学等生师比较低的学科专业学生开设,如“哲学与人生”“史学之美——感受克利奥”“统计与真理”“今日化学”“医学与哲学”等课程,班型为20~30

人,通过问题导向的师生平等研讨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整体、辩证的思维和创新意识[3];学科导论课占56%,面向社科、工学等学科专业学生开设,如“走近法学殿堂”“管理世界的奥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探索”“机械工程导论”“化学工业与工程师职责”等课程,班型60人左右,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热爱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塑造专业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学业指导课占10%,主要针对生师比较高、学生学业指导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如“建工学业”“音乐专业学习方法导论”和“日语专业学习计划与人生规划”等课程,班型在100人以上,教学内容以学习方法和学业指导为重点,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业,完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任课教师以教授个人或组建课程组的形式授课,总计参与授课的教师达90余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均以教授的身份为新生开课,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生导航课建立起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級这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能够有机会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在教师座谈会上,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该类课程的开设非常必要,新生刚入学比较迷茫,但又对大学生活有新鲜感,尽早教育能对学生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研讨类课程能够让长期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想说话、敢说话,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历史、数学专业的教师还尝试着选择“克娄巴特拉之死——用数学方法解历史迷案”等选题组织历史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共同研讨,促进不同学科文化的碰撞,努力为学生种下文理交融的种子。教授们一致认为,在新生导航课的课堂上体会到了非同一般的教学经历,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智慧和人格魅力可能改变一群人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高尚的付出,将成为自己值得骄傲和珍惜的人生经历。

至2015年,学校已开设新生导航课61门。随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的加大、专业负责人制度的建立,新生研讨课的比例不断增加,已达60%左右。

二、根据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

大连大学本科人才定位为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提出了专业建设的“2242理念”,具体描述为关注两个前提,即“尊重学科文化、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两个重点,即“科学定位、分类建设”;做到四个回归,即“教师向导师、教材向参考书、考生向学生、管理者向服务者”回归;实现两个同步,即“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符合社会需求与培养合格公民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生源情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做到教书与育人结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

鉴于大连大学招生以本科二批次为主,我们建议教师教学内容要“规定与自选相结合”。“规定”内容为大学学习方法、学业指导、相关学科前沿动态等,而“自选”内容可根据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设计,以实现新生导航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新生研讨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外学习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回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的断裂问题,如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指定文献阅读不够、课堂发言不主动导致讨论课没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等,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工作。主讲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自主学习,在理解不同的知识、观点的基础上,能够产生疑问、学会分析并勇于表达,养成认真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为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奠定基础,推动以知识传授为主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则主要以大班授课为主,并适当穿插案例教学及师生交流、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其中前者注重科研促进教学、渗透学科文化,着重介绍学科前沿动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等;后者则侧重让学生明确学校的有关教学规范、课程选择依据、学习进度掌控等方面,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与基础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充实而高效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4]。

新生导航课的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按比例折算并记录成绩,倡導非标准答案考试,引导教师把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标准从记住了多少,转变为理解了多少、思考了多少,真正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5]。

三、及时跟踪反馈保证教学质量

大连大学新生导航课从建设初始至今,除每学期例行的学生评教工作外,还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交流研讨会,认真分析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采纳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分析近5年的评教数据我们发现,评教参与率均为100%,平均分在90分以上,学生90%以上的留言均对课程给予肯定。学生对一些老师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感叹该类课程学时数太少,希望能更多地聆听教诲。如“上了这门课,感觉对大学不再迷茫,很受益”“新生研讨课,开放交流,很好”“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史学吸引人的东西,老师给了我震撼”等。从学生对新生导航课程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对优质课程资源的神往、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优秀教师的喜爱。所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的重任仍在教师。

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吸引了一批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敏于求新、人格高尚的教师负责新生导航课程建设,而通过定期研讨,搭建了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使之能够尊重不同学科文化,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个人修养,而且促进了年轻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生态和谐。老师们能够引导学生以多样、客观的视角和包容、理性的思维对待个人、集体和社会,这也是一个公平、开放的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素质。

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就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5]。我们相信通过新生导航课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客观、辩证、整体的思维习惯,学会以科学的逻辑、理性的视角、宽容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事物,从而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事业、社会、人类和自然。

参考文献:

[1] 陈方泉,杨辉. 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6).

[2] 李清. 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情商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3] 田宏杰,刘植萌.新生研讨课人大模式与研究性教学的践行[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

[4] 罗晓翔,王涛等.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5] 谢和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教学设计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