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平
摘 要:古诗文作为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史上亮丽的瑰宝。古诗文意境深远,用词凝练,蕴含哲理,值得后人反复咀嚼与品味。将古诗文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文蕴意之美,积淀文化素养,更能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传播与记载的载体,古诗文就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在新课标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中,语文学科课标明确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智慧 [1]。因此将古诗文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诵读古诗文,体会音律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文一般会采用押韵,因此会在遣词造句方面注重音律的体现。每句诗词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节奏变化,在诵读时就会产生抑扬顿挫之感,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文的音律之美,朗读要带有珠圆玉润的顺畅感与连贯性。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文也是如此,只有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文的凝练与深邃。音律之感最为典型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幾时有》,其诗多处藏有韵脚,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口齿留香。而且诗文中辞藻华丽、蕴含哲理,非常适宜诵读,体会古人赏月时的幽美意境与洒脱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作者在全诗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悟到诗文的形式与音律之美。
二、品读意境之美,积淀文学素养
古诗文其精深之处就在于意境之耽美,蕴意之深远。意境乃作者对客观情境与主观情感进行艺术创作所凝练出的一种境界[2]。把握全诗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是唯有感悟到意境之美,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蕴藏在意境中的深远意义。而意境又是由一个个意象所组成,因此教师可以将意象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幅场景,带领学生畅游在诗景中,继而去深刻体会诗文之高远的意境。比如,在李白《月下独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月”和“影”这两种意象进行解读与品味,让学生说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月有何不同,分别代表了什么情感。继而在深入品读之后,学生才可体会到作者从孤独到不孤独,又从不孤独到孤独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狂放不羁、孤傲的性格特征。通过品读意境之美,让学生掌握用意象去暗喻情感的写作手法,在积累佳词丽句,学习表达手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达到积淀文学素养的效果。
三、深入剖析内容,感悟哲理之美
传统文化之精髓不仅在于它的形式与意境,更在于作者蕴藏的哲理之美。对于古诗文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剖析其内容,深刻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从而起到启发与思考的作用 [3]。比如说苏轼所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学生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又通过文中作者情感的表达,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可以了解作者一生仕途起伏,一路曲折,多经磨难,在月圆之夜却不能与亲人团聚,充满了遗憾之感叹。同样跳出诗文,学生也可以从中体悟到宝贵的人生哲理,即人生有圆满更有遗憾,总要经历很多悲欢离合,因此要抱有一颗洒脱乐观的心去对待,这对于学生心态的培养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最终的目的在于育人育德,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与内容之上 [4]。再比如,在乐府诗集收纳的《长歌行》中,对于前四句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意象背后的意思,作者想通过这些情景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教师的点拨以及对字词句的解读,学生很快明白,作者是想通过“青葵、朝露、阳春、秋节至、华叶衰、百川”等动态景象,告诉我们时节变换很快,时光匆匆逝去如流水,因此自然而然引出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生就非常轻易把握了诗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意图,是为了劝诫众人珍惜青年时光,奋发向上,不要等到老了才醒悟自己年少时一事无成,徒叹奈何了。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哲理与《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联系在一起,在这一书中就有关于生命如何度过的深刻哲理,从而让学生懂得迁移学习与理解,让古诗文哲理之美得以继承,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格,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美德,激发学生以古诗文为傲之感。
初中古诗文的学习是一个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最佳途径。从形式之美到意境之美,可以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及学生思维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迁移能力与感悟能力,还能很好地起到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值得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89.
[2]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3]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2.
[4]黄文龙.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才智,2016(36):3.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