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珍
摘 要: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且它贯穿于化学中的每一课。同时,化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提供事实依据,又能使学生发挥其独特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初中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实验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改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反思。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改;反思
长久以来,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验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随之下降了。初中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在逐步加强,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实验课也实行着它的改革,针对这一现象,初中化学老师要把握好机会,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合理地利用实验课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更透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呢?以下是我提出的相关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开端,这一开端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化学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时,他们会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化学实验课改的要求下,老师要切实地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当成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人物,并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同时,老师还要注重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的兴趣不仅会被激发出来,而且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发挥出来。就化学知识来说,它的理论性很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如果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实验研究,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前提下,享受实践的乐趣,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下时间开展小实验活动,如:让学生用一个玻璃杯、一个碗和一支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由于取材方便,学生纷纷对这一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虽说有的学生做成功了,有的却没成功,但是他们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同时也使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为了培养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例如,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附近的河水是否清澈?还可以让学生问一下自己的父母,看在他们小时候,家里附近的河水跟现在是否一样?又如,在学习完“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知识内容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加油站和仓库寻找“严禁烟火”的标语,并到汽车站和火车站去了解哪些物品是危险的,是不能带到车上的。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小任务,让学生在自己家里的厨房开展化学小实验,观察一下水壶内的水垢、锅中的锈斑,比较一下把等量的食盐和白糖放到等量的水中,看谁溶解的多而快等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了解到化学知识应用很广泛,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它逐渐被应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特殊的化学实验来说,老师仅仅运用书面和语言的表示方法很难将其中的原理完美地讲解出来,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把化学知识集于丰富的课件中,使其更形象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并学习。此外,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声音等功能都能很好地突破知识上的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去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把那些难以展示的化学现象以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化学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
例如,有些受物质条件限制的实验,一些容易发生爆炸且有毒的实验,一些微观方面的化学实验,一些容易发生错误、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等,针对于这些实验,老师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直观而又简便地学习化学实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在其中做好辅助指导的作用,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明了,解决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只有学生不断地使用创造性思维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縛,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白锦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与尝试[J].读写算,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