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2017-09-20 20:28杨洵
财会学习 2017年17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监督

杨洵

摘要: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先从笔者所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阐述,通过对其进行自评,进而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监督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以来,陆续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旨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建立内部控制管理。2016年6月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快完成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年7月,江西省财政厅响应财政部的号召,下达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行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于2016年12月完成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性建设情况的自评工作,上报评价报告。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西省行政事业单位,也必须完成自评任务。

学院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成立内控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内控建设工作,对学院内控风险进行评估,职能部门主要业务流程再造。单位负责人主持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内控的相关事宜,对各部门的权利运行机制进行构建和监督。其次,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并对各部门不相容岗位与职责进行设计和分离,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最后,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构成整个学院内部控制建设信息互助、监管体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院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内部控制基础性建设进行自评工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有些方面仍需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内部控制建设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如学院都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属于财务的范畴,应该由财务部门牵头,并负责完成内部控制建设的所有工作。然而实际上,财务部门只负责对收支、预算管理方面的内控管理,对于政府采购、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及决策机制方面远远达不到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同时,有的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理念也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公共事业管理为主,内部控制建设只要由财务处和审计部门负责就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职能。还有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滞后,不能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制度不科学,没有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不完善,不能做到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只能做到针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功能覆盖,还未做到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发展,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都不能利用信息系统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监管,这使得各个职能部门不能信息共享,不能进行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措施来规避风险,制约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是一个建立一执行一评价一反馈的长期动态循环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需要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现实看来,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审计人员则由财务人员兼任,部门岗位设置不到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机制执行效力得不到保证。并且,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事项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其他业务流程的客观评价。同时,作为外部监督的主要上级机构,其监督也只停留在一般财务事项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也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不受重视,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内控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没有将内控系统真正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人员没有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所以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大力宣传和培训.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培训和考核的方式强制工作人员了解内控,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奖惩措施来激励员工主动学习内控知识,积极推广内控理念,只有人人都树立内控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错误、指出错误,进而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规避风险,改正错误,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然而,确保内控制度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途径就是在明确各部门主要职能的基础上,对单位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关监督的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单位领导也要重视和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来,对内控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纠正内部控制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切实承担起内部控制的管理责任,将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增加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度。

(二)完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现代社会是一个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社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建设,使内控流程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与内控相关的信息,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监管,提高内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及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和反馈,做到信息共享,对在内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合理、合法的规避内控风险,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保障内部控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可以从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充分利用外部監督手段两方面进行:第一,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岗位,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明确内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职能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规避风险,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内部控制的监管效力。第二,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外部监督的专业优势,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或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审计,针对提出的审计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借助外部监督机制的力量,来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情况。将内、外部监督机制充分结合运用,使监督机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

四、结束语

从财政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看,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起步有点晚,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完善。为了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控意识,加大内控执行力度,完善内控机制,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管理,使单位各职能部门能清晰的认识到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避风险,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展.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几点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5(149).

[2]李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5(9).

[3]刘涛,任志刚,陈警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3).

(作者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分析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