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2017-09-12 10:02谢邵洪
求知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预习引导自主学习

谢邵洪

摘 要:自主学习是《高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作为高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合作人,积极采用各种策略,从转变教学方式做起,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解疑,自主发展,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就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解疑;发展;引导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课堂或课后练习,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教师的“讲”,教师一味地讲解,生怕学生不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式、机械式地接受学习。这种重“教”不重“学”的方式与新课程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主动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讲、学、练”转变为“学、讲、练”,主动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学、讲、练”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位,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把教师的“讲”放在第二位,教师的“讲”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一言以蔽之,即教师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能主动起来,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对数学想学、会学、善学。

二、学会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从预习开始,预习的好处在于通过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不能理解,因此,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就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预习时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就会多留个心眼。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主动听讲和探讨疑难问题。

我经常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导学案是对新课主要内容的详细介绍,其中有预习任务或问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法,等等。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使其带着任务学习,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三、学会自主解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两句话意思是学习来源于思考,思考来源于疑惑,解决小的疑惑会引发小的进步,解决大的疑惑会引发大的进步。而学生的学习则是从问题开始的,从质疑开始的,从疑惑开始的,这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答疑解难,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

四、学会自主发展

学生通过自主解疑后,往往会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何对学习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学生要学会自我总结、归纳、评价、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有可能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

五、适度的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自主学习也不单单是学生个人的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在学生时学习处于“十字路口”时,需要教师的适度指导,使学生重新回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自主学习,不仅重视预习效果,重视学习的过程,还要重视学习评价;自主学习,不仅体现在主动学习,发现哪些方法,还体现在通过学习,接受过哪些数学思想的熏陶,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不仅要体现对个别学生在学习困难上的帮扶,还要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相互探讨,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获取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的,只要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主动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解疑、自主发展,再进行适度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不再遥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郭翠峰,刘及家.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5(18).

[2]王彦红.关于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教育,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引导自主学习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