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研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刘 研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伐他汀+氯吡格雷)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3%(36/37)、81.1%(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理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脑梗死;氟伐他汀;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病率相对较高,中老年人多发人群。一般来说,该病主要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血栓,引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等,使得动脉供血区域出现局部性坏死,从而引发疾病[1]。一旦患者出现脑梗死,可能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为此,临床医师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寻找有效的药物来控制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时改善预后。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氟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 2016年 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51~78岁,平均(63±6)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为2~72 h,平均(24±5)h。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63±6)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为 2~72 h,平均(24±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并经由 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的患者;②发病至入院就诊间隔时间在 72 h以内的患者;③未合并严重意识障碍,可参与调查的患者;④未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①发病至入院就诊间隔时间为72 h以上的患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③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④不愿参与本研究或治疗依从性差,经劝说无效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血压、抗感染、降颅压、脱水、抗血小板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氟伐他汀(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125)和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120),氯吡格雷口服每次75 mg,1次/d;氟伐他汀40 mg,口服,1次/d,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5 d。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后可自理生活,肌力恢复到Ⅳ-Ⅴ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以治疗后生活可基本自理,肌力改善Ⅱ级以上,存在轻度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4];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③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r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好[5]。
1.6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为多发神经内科疾病。老年人为脑梗死高发人群,考虑与其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功能差、合并较多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以往,临床多采用抗血栓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认为,在脑梗死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而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生产NO,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照组 37 5.9±1.3 5.5±1.3 1.9±0.7 1.8±0.8 3.7±0.9 3.1±0.8研究组 37 5.9±1.2 4.0±0.5 1.9±0.6 1.4±0.6 3.6±0.9 1.7±0.5 t值 0.000 6.551 0.000 2.433 0.478 9.027 P值 1.000 0.000 1.000 0.017 0.634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39±6 50±4研究组 37 40±7 62±6 t值 0.125 10.109 P值 0.901 0.000
通常情况下,一旦机体长时间摄入高蛋白质、高脂肪等食物,会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减慢血流速度,致使动脉管壁出现病变,且能导致血小板凝集于粥样斑块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血栓脱落后还可能阻塞远端血液,引发脑梗死[8]。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血栓脱落是血小板聚集的基础,而一旦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会加重管腔狭窄,形成恶性循环[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床治疗脑梗死时,需要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血液黏稠度进行缓解,以改善血脂水平。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能在进入人体后,结合血小板膜表面,影响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有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0]。研究显示,相较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对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控制,危险度可降低约 8%[11]。氟伐他汀能对肝细胞胆固醇的含量进行控制,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还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在高脂血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此外,该药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对机体微循环进行优化,还能对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进行控制。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能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内皮细胞,控制脑梗死病情进展,有利于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增强临床疗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于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血脂指标控制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与黄春玲[9]研究结果相符。考虑与氟伐他汀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控制血脂水平等因素有关。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凸显出氟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于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理想。
[1] 王欣.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C):36-37.
[2] 李拥刚.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25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药物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9):826-827.
[3] 江玉玲.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临床医学,2016,36(5):37-39.
[4] 彭刚生,蒋福平,柏承春,等.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2):164-165.
[5] 李瑞宝.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85-87.
[6] 周丹丹.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220.
[7] 陈翔,袁小梅.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22):59-61.
[8] Zhou BR,Shi HT,Wang R,et al.Dynamic chang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lopidogrel resistance in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Neurology,2013,260(11):2928-2937.
[9] 黄春玲.浅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100-101.
[10] 艾德军.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5):116-117.
[11] 林文翠,林康,王景,等.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8):1131-1133.
[12] 温添生.益气通阳祛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恢复期脑梗死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48-49.
[13] 李炳棋,李凤荷.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108例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470-1471.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8.029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