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伟
【摘 要】写作是思维、认知和语言向文字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系统的。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的局限性和表达方式的欠缺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词不達意的现象。对于部分水平较低或者存在缺陷、错误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是非常必要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家对于习作修改都非常重视,而习作修改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并不重视习作修改的问题,导致学生能力欠缺,写作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教学;习作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109-02
人们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除了日常的口头交际外,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写作。我们身处信息化社会,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从短期来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从长期来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中,习作修改仍然是由教师完成的,基本上是教师阅读完学生的习作后给出修改意见,一些教师甚至直接为学生修改习作,教师的“包办”行为导致学生的习作能力难以提高。教师应该运用恰当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原则
1. 整体与阶段相结合
小学中高段为四到六年级,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意把握习作修改的整体要求,掌握修改的方法、整体标准和阶段标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习作修改能力培养,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建立习作修改能力培养的大局观。对于教师来说,切勿舍本求末、急功近利,习作修改的方法有很多,学生要全部掌握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教师想通过若干次教学就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能会难以下手,而学生也比较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会导致他们对教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遵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阶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2. 自我提高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和学习经验不足,要完全让他们自行进行习作修改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他们很难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缺陷或者错误,因此,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做好习作修改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习作修改的主题活动,进行每个主题的习作修改教学时,教师都要列出典型例子和规范的修改方法。例如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时,首先要按照标准示范修改的方法,并从学生已经修改的习作中,选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习作作为范例,教师现场圈点,评价学生习作修改的水平,并针对其中不足进行指导。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而学生的自我提高同样重要,因此,应该坚持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修改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修改能力。
3. 同学互改和自我修改相结合
学生是习作修改的主体,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互相修改习作,并且修改的对象要灵活转变,例如可以一对一进行修改,也可以一对多、多对一的形式进行修改,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习作修改能力,同时修改他人的习作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习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习作修改的整体水平。
4. 习作修改的自评和互评
很多教师只重视习作修改的过程,但是却忽视了习作修改之后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习作修改结果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以及互评,为学生提供审视修改效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再认识修改结果并提出有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为下一次习作修改提供建议和方向,互评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习作修改的信心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策略
1. 让学生认识到习作修改的重要作用
学生对习作修改重要性的主观认识是激发他们主动修改习作的动力,要使学生重视,教师可以列举作家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名家名篇也是经过不断修改才得到的。
例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就增减了不下五次;杨朔的《雪浪花》一文,全文仅有3000多字,但是作者修改了200多处才得到终稿。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作品后能够不加修改就得到名篇的作家寥寥无几,文学家对于作品的修改是非常严谨的。教师还可以列举作家的逸闻趣事,例如有人曾经问郭沫若先生写作的秘诀是什么,郭沫若先生一连说了七个“改”字,这些故事都能让学生震撼并感染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修改前后的习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成稿比初稿好在哪里。简单的例子如“我和小伙伴傍晚时分在长江里游泳”,这一句就能够改写为“在热闹的、惬意的夏天傍晚,我和小伙伴们在长江的浅水区游泳,我们有的自由泳,有的蛙泳,还有的‘狗刨,路边的灯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我们的游动而流动,像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通过改写,一句话就能够成为环境、人物、情感兼具的优美短文。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习作修改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修改是得到一片优质文章的必需因素。
2. 培养学生对习作修改的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懂得主动修改习作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修改习作。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而不是在不了解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况下,“一刀切”的设定教学目标;学生修改习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评价,例如“这位同学真是妙笔如花啊”、“修改后的题目和文章内容非常有吸引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例如将修改后的优秀习作发表到校报上,也可以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带回家让父母评分等,定期举办习作修改“擂台赛”,让学生相互评比,看谁改得好,评出“优秀小作家”等奖项,激发学生的习作修改兴趣。
3. 修改方法的专题培养
习作修改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批注修改法、评语修改法等,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教授更加多样化的修改方法,如朗读法、冷处理法、读给别人听法等。新课标要求每分钟能够默读300字左右,如果学生对内容较为熟悉,默读速度会更快,但是默读中容易出现错字、漏字等问题,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错误也难以发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放慢速度,大声朗读,专心致志,才能找出习作中存在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多次朗读来修改习作,第一次朗读找出习作中的标点符号错误并修改,第二次朗读找出错别字以及用词不当并修改,第三次朗读找出病句并修改。朗读的次数并不是固定的,教师要给出建议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次数。学生自身的感觉和认识不一定正确,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给别人听,让别人帮助修改习作,例如学生可以读给同桌听,或者回到家后读给父母听,有些问题自己难以发现,别人却能够很快指出,这对于修改习作同样有很大帮助。鲁迅先生常用的“冷处理法”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写作完成后,可以将初稿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次阅读并修改,阅读中学生会对内容有新鲜感,修改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坚持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可干.基于起点修改的写作思维训练[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56.
[2] 单迎春.扎实抓好习作修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11):37.
[3] 崔嵘.运用评价量规,指导学生习作修改的有效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16,(05):71.
(编辑:胡 璐)endprint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