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丹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对学生自主性知识获取习惯的培养。在授课中,教师要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多与其交谈,增加对学生状况的掌控度,同时教师还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引导学生自行对知识进行获取,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深度增加。当然,在该过程中存有较多漏洞,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相关漏洞进行弥补,从而使该学科授课有效性增加,同时也使学生知识获取深度增加。
一、小学语文传统授课路径中存有的漏洞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常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传输,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不足。采用该授课路径不能使学生进行科学性知识获取,从而使学生素质不能多角度优化。在授课中教师仅对学生进行书本内容的知识获取。降低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多元性[1]。其次,该学科教师授课路径较为单一,常引导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机械背诵,这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不足。在授课中教师未能还原学生的主体性,这并不能够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教师不能够通过学生的意见对其授课路径进行针对性调整。
二、构建学生知识获取自主性的科学方法
(一)根据儿童心态构建授课路径。当下,时代革新速度较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在各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性构建科学性授课路径,从而使授课有效性增加。在小学授课阶段,由于学生各意识处在构建阶段,智力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应当将该特点作为其切入点。通过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授课[2]。由于该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度较高,因此,教师应当在授课中采用兴趣授课法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并且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该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意识得以科学性构建,也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二)小学语文授课特点。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增加其授课内容的多元性。在授课中,教师应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授课内容的多元性,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有效性增加。在授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应将知识获取局限在课堂,还应当在生活中进行知识获取。这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提升,从而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三、小学语文自主性知识获取的科学性路径
(一)优化师生关系。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应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率,只有这样授课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得以优化。教师应实时对学生知识获取状况进行掌控,针对学生存有的疑惑,教师应当引导其先进行思考,根据书本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再对其进行点拨,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也能夠使学生自主性知识获取意识增加。
(二)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小学语文授课内容的复杂性较强,在授课中,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不足,并且自律意识较差,针对该状况,教师应当采用兴趣授课的授课路径,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同时教师还应当增加对学生的鼓励程度[3]。例如,在进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美丽的祖国》一文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PPT为学生展示祖国的美景,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度增加,同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其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在课上,教师应当对其存有的问题进行点拨,通过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在授课中,增加学生的自律性能够使学生知识获取的有效性增加。
综上,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构建自主性知识获取模式,在该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自主性知识获取习惯作为其授课目标。在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并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要增加对学生知识获取情况的掌控度,针对学生存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这样能使学生知识获取有效性增加。同样,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素质进行优化,采用合理授课对相关漏洞进行弥补,从而使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控深度增加。
参考文献:
[1]郭立娟.课前有效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04):122-123.
[2]肖飞.沟通合作中实现互动教学——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模式[J].学周刊,2016(35):169-170.
[3]马海波,石月兰.翻转课堂模式下激发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