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途径

2017-09-06 14:32张军彦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师

张军彦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学生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惯性的思维定式已经形成了,所以他们的创新意识长期都被压制着,无法将其激发出来。例如:语文教师在对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总是遵循着固有的顺序,即: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再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层层设防;做课后练习时也要求学生紧扣住教材,不可超出范围,并且观点上也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一点就成了不是习惯的习惯。当前初中教学应该打破以往落后的被动教学方式,坚持创新教育,时刻都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创新潜能要深入地挖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平等、民主

首先,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将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与学生沟通时要用平等的姿态,确保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同时师生间要多沟通,拉近心理距离,使学生敢与教师进行自由交往,让学生产生活跃的心境;其次,还要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通过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来实现,力求建立一个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都应是现代化的,比较先进的,由此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才能达到最佳创新状态,师生间更好地互动。

三、营造语文创新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为了使授课环境有新意,可以在教室布置时融入文学性与艺术性,学习专栏以及名人名言都是不可少的,两者结合起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组织到一起,多读书看报,也可以多做些妙语佳句的讨论。此外,围绕着当前的一些热点多开展辩论会,激发出学生的热情,适时地组织诗歌朗诵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语文氛围,让他们从中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多学习,多创新。除此之外,教师也不可忽视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对该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成功的竞争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保持创造热情。从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有关创新的事例: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大胆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哥白尼不迷信他人,创立地动学说;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弃医从文去找寻救国救民的新路子,前人的这些精神都是令学生钦佩的。由此可见,语文创新环境对刺激学生创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四、根据实情激发学生创新,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的天堂

语文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更是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育观念也开始有了转变,“满堂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是仍有很多语文教师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将自己作为主体,而将学生看作是客体,即使他们承认当前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不知道该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师考虑问题时停留在方法的层面上,只是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发言,或者是多组织讨论等,从本质上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任务。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授时必须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改变以往“老师就是权威”的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同时,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学生要参加进去,而不仅仅是教师,要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更活跃,多让学生动脑、动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将其打造成为学生的天堂,让学生大胆的创新。

五、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 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不同形式的语文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次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诗词接龙游戏,以关键词作内容,要求学生以抢答方式说出含有关键词的诗词,学生们热烈抢答,思维活跃,有效地巩固了以往的诗词学习内容。

2、 身份互换,相互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自己和学生的身份互换,排好计划让学生参与教学,在提前指导下让学生体验一把当小老师,并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新奇而紧张,因为要参与教学,并要投入很大精力准备课程,所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深刻的,对语文也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3、 成就导向,喜悦学习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喜悦心情趁机培养其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用心观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鼓励一个学生的一篇出彩作文、一个学生出色的书法、一个学生标准的普通话等。

4、 塑造魅力,有愛学习

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都要给学生树立起典范。一个言行随意、仪表邋遢的教师学生不喜欢,其教的课程也会随之受到质疑。教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風度翩翩,充满活力和自信,必定会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用心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只有学生对教师信任了,教师所上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才能在教与学的结合中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深入分析学生特点,设置科学合理层级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必须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科学的设计目标层级。笔者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后,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档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分析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包括学习情感态度、投入程度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情况下,按照五个层级左右进行划分,过多比较难以管理,过少就失去了分层的意义所在,通过设置梯度趋缓、数量适中的层级,科学的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比较多样化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掌握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相信更好更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一定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席生林.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戴晓妹.自主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9(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语文教师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