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彰显品德教育魅力

2017-09-05 05:01黄姝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

摘 要:小学品德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个社会,加强优质文化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在新世纪的变化过程中,教育部做了一部分小学品德教育课程的改革。但是如何积极引导学生把品德教育带入到生活中,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措施是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 回归生活 探索意义

一、引言

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有自己那个年龄阶段的童真和活泼,他们有纯真的想法和善良的心灵,但是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却难以区分真假、善恶、美丑。在追求人文教育时,必须要让孩子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品德课堂教育形式还不足以健全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丰富性和实践性。而回归生活,是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实践也会反作用于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师发挥的主体作用大于学生,那么学生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缺乏重视。而回归生活对品德的实际应用主体是学生,他们在分析对错时会有深刻印象,知道错是要被批评的,对是被表扬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以品德的教学为切入点,结合实际谈谈回归生活的小学品德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探索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每个人都有思想,有思想是建立独立人格的基础,在最初的学习阶段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人格素质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少,如果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不是源于生活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道德教育将很难发展下去。只有让学生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才能发掘品德教育的精髓所在。每当学生在回顾教学内容时,就好像是重新体验生活,在具有不同环境时对品德思想能够有不同的深刻认识,学生也不仅仅是被灌输知识的被动者,他们学习品德思想时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而教師的课堂教学也会轻松很多,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走进学生心里,辅助、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生活是充满阳光的。这也有利于师生和学生在品德教育中共同进步。

2.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这是要求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根源。在推行教育时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适应品德生活教学,而不是让教学去适应学生。教师或者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由和随意性,造成他们更加厌恶和对品行教育的学习。在应试教育下只有分数代表学到了良好的品行思想是存在很大误差的,这不符合学生追求自然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还禁锢了学生思想。

很多被美化的品德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因为学生无法在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真理的所在。夸大的品德教育还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盲目的去追求高标准的事物,太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学生并不能立足于当前的社会,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品德的平衡点。过于空洞和品德教育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回归生活并且把品德教育目的确定,则能更好的探索和践行自身美好品德。这也是尊重小学生思想自由发展的表现,是学生掌握优秀品德的关键。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学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形成的思想也受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差异。在回归生活的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加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经历挫折的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容易偏于自卑,在对他们教学时,应该注重鼓励和激发他们的斗志,在与家庭条件较优越的交往中孩子中,告诉他们人人平等的观念。这是构建社会和谐本质,也有利于不同学生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更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4.加强与校外机构的合作

为了推进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进度,学校还可以和校外心理机构一起协作,争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教育服务,举办一些科学的情景教学活动。在科学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学生意识到促进学习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社会加大对品德教育的知识了解程度,在投入品德生活教育上加大投资。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还处于不稳定时期,这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品德思想的发展,所以心理机构可以在科学的研究下,定期给学生进行品德素质的检测,这有利于积极的发现学生的内在转变情况,并及时清除这些不利因素。

将小学品德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则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和社会的多变,在不同场景下,分析品德能够发挥的主要作用,这不但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度还提起了学生学习优良品德的兴趣。教师可以领学生去参加品德教育的讲座和到养老院等地拜访。

三、结论

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是一种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在明确了小学品德教育对小学生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后,还要积极在改革发展中实践,让品德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生活的活力源泉。发展品德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学不是一个跷跷板,在寻求回归生活的同时,还要保证品德教育在课程和生活中的平衡点。总之,在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中,品德教育应该趋向于包容性、灵活性、高效性。回归生活的小学教育方式是充满的魅力的,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合理的落实。

作者简介:黄姝琴(1978-),女,湖南省洞口县人,湖南师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小学思品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走进语文课堂
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回归现实生活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回归生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管窥
小学英语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