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物信息链接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初探

2017-09-04 15:04王海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链接小学英语

王海霞

【摘 要】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围绕文本中的人物活动展开语言交际和运用。教材中的人物信息是对话教学的有效资源。以PEP教材Lets Talk板块为例,尝试在对话教学中链接教材人物信息,以整合、植入和拓展等形式,为对话教学的情境导入、文本学习和巩固拓展起到优化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课 人物信息 链接

对话教学一般以教材中的人物活动所形成的语言交际为范本,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PEP教材中呈现了丰富的人物和人物活动,比如Lets Talk这一板块都是围绕教材人物的生活开展语言的交际与运用,为对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由于教材的情境图往往只提供了生活的某个片段,导致情境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影响了整体语境的营造。因此,在对话教学中,将碎片化的任务信息进行有效的链接和串联,营造良好的整体语境,能促进学生在整体感知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教材中的人物信息,链接到对话教学的“前”“中”“后”环节进行初步探索。

一、对话前——走“近”对话,整合人物信息

PEP教材中Lets talk的编排都配上情境图,但是均以任务的提问直接开场,缺乏整体语境的铺垫,影响学生快速地融入情境,阻碍语言的理解与应用。如果教师在对话前根据教材中的人物特征,做好相关人物信息的链接,在人物信息的整合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为人物对话做好情境铺垫,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语境。

(一)聚焦同类话题,寻找人物信息

在PEP教材中,Zhang Peng和Wu Yifan等小朋友都是Sarah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如果把谈论Sarah的周末活动聚焦到课本中相关人物的周末活动中,这样就为对话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更为系统的语言情境。

笔者从以下三幅图中(PEP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 Part B Lets talk 和Read and write)(见图1、2、3),可以找到Sarah的朋友Zhang Peng和Wu Yifan的周末活动。根据对话内容提炼人物周末活动可以发现:Sarah的周末活动是看书,Zhang Peng的周末活动是踢足球,Wu Yifan的周末活动是看电视、看书,Robin建议他要多运动。

图1

图2

图3

(二)理顺信息联系,导入人物情境

聚焦人物信息后,需要理顺信息间的联系,使情境符合生活实际和发展逻辑。笔者在教学时,导入环节首先出示插图和对话文本(见图1),并引导道:“Its Saturday afternoon, Zhang Peng and Sarah are in the park. Zhang Peng is playing football. Sarah is reading a book.”唤起学生的旧知,接着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The next Saturday,在同一公园里,又来踢足球的Zhang Peng碰上了同来踢球的Wu Yifan。Zhang Peng说:Hey, Yifan. Why are you playing football today? (见图4)为什么Zhang Peng会有这个问题,笔者联系Read and write中Wu Yifan的信息,教材信息显示Wu Yifan的日常活动以学习为主,他感觉疲乏,Robin建议他多运动(见图2),于是,他周末踢球就顺理成章了。接着Zhang Peng和Wu Yifan展开了自然的交流。

Zhang Peng:Hey, Yifan. Why are you playing football today?

Wu Yifan:I should play sports everyday.

Zhang Peng:Thats goo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Wu Yifan:I often play ping-pong/do kung fu with Robin.

Zhang Peng: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自然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真实生活,同时接触到新授课的核心句型。教师问学生:Why is Sarah not here? Where is she? 通过Lets try 的听音练习让学生找到答案:Sarah is in the shop.接着教师又抛出Shopkeeper的问题:Why is she shopping today? 就自然过渡到新授对话文本的学习,为文本学习做足了丰富的情感鋪垫。

(三)解读文本信息,提取人物特征

基于人物信息链接的文本信息营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本提取人物形象特征,也是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比如,从Sarah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她因照顾上夜班的妈妈而主动承担家务。通过接下来的话轮后,Shopkeeper又对Sarah的周末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发出感叹: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Youre so busy. You need a robot to help you! 文本让我们感知的人物信息是比较生活化的,既有体现主人公常态的周末活动,也有对特定情况的追加。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学生能感知Sarah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她除了在周末享受娱乐时光,也能做父母的好帮手,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二、對话中——走“进”对话,植入人物信息

教材中Lets talk的文本作为对话课的范本,有时也会有情景和文本对接之间的信息缺口。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文本解读,关注情境图语境信息,可将教材单元主情境图提供的真实素材进行适当的整理,合理、巧妙地填充到对话文本中,使得对话情境更真实,人物信息更完整。

笔者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2 Part A Lets talk 为例,本节对话课的核心句型是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通过该对话的学习,让学生能使用核心句型在一定的情境中询问他人对季节的喜好,并能简单说说喜欢该季节的原因。教材中的对话在Mr Jones与Mike和Wu Yifan之间展开:美术课上Mr Jones教孩子们画四季,分别询问Mike和Wu Yifan最喜欢什么季节。Mike说他最喜欢冬天,因为他喜欢雪;Wu Yifan说他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很美丽(见图5)。在教学中如果植入相关人物和信息,则可以丰富对话内容。

图5

(一)分析文本语境,找准人物联结点

现实中的课堂是热闹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不少,但Lets talk中只给了我们Mike和Wu Yifan回答的信息。事实上教材中的学生不只他们俩,照正常的逻辑其他学生也会积极参与。Mr Jones说:Do you like the music, children? 他面向的应该也是众多学生。笔者在教材中搜寻相关的素材,很快发现Lets try中包含Chen Jie参与的信息,她喜欢的季节是秋天,因为北京的秋天很美丽(见图6)。再看主情境图,正是孩子们上美术课的画面(见图7),John和Amy在座位上交流,Amy说她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因为秋天的颜色很美丽。而一旁的小动物Zoom和Zip也在交流各自最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原因。

图6 图7

可见,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参与交流的人物至少有6个。因此,笔者思考在对话文本的学习中,不妨融入这些教材人物的真实信息,让对话显得更为丰满和贴切。笔者将教材涉及的人物信息进行了整理:Mike→Wu Yifan→Chen Jie →Amy→Zoom→Zip。

(二)填充对话信息,丰厚对话的内容

在对话文本的学习环节中,笔者将搜寻到的人物信息在对话文本中进行填充,进行合理编排,丰厚对话语言框架(见下表)。

表1

[课本人物 最喜欢的季节 喜欢的原因 Mike Winter Snow Wu Yifan Spring Pretty Chen Jie Autumn Beautiful here in Beijing Amy Autumn The colours are pretty Zoom Winter Sleep all day Zip Spring Beautiful flowers everywhere ]

笔者首先利用课件呈现美术教室里的场景:Mike,Wu Yifan,Chen Jie和Amy正兴奋地围着Mr Jones,Mr Jones问: Do you like the music, children? 孩子们齐声赞同。 Mr Jones接着说: Today well draw the season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接着就按Lets talk的文本由Mike和Wu Yifan依次作答。轮到Chen Jie和Amy时,笔者对她俩的回答打了问号。随后笔者分别链接了Lets try和Main scene的对话信息,让学生自己来找寻答案。最后,课件还呈现在教室另一边的Zoom 和Zip对话的情景,并让学生猜测他俩会说什么,同时提醒学生可以在文中找。最终,形成了以下的对话文本:

Mr Jones: Do you like the music, children?

Class: Yes.Its very beautiful.What is it?

Mr Jones: The Four Seasons. Today well draw the season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Mike?

Mike: Winter. I like snow.

Mr Jones: I like snow, too.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u Yifan?

Wu Yifan: Spring. Its pretty.

Mr Jones: Yes, it is.

Chen Jie: I like autumn.It is beautiful here in Beijing.

Mr Jones: How about you, Amy?

Amy: I like autumn, too.Because the colours are pretty!

Mr Jones: Wonderful!

Zoom: I like winter. I can sleep all day. How about you?

Zip: I like spring best.There are beautiful flowers everywhere.

整个对话场景在花的海洋中结束。教师将教材中关于美术课上其他人物的真实信息合理地植入到对话文本中,让对话内容更为丰富,情景更符合逻辑,学生的语言交际体验也更全面。

三、对话后——走“尽”对话,拓展人物信息

Lets talk中有些人物的信息不是直接与对话文本相关,但从情景、话题或文化背景上和对话文本有着联系,教师可到教材中去搜寻和挖掘相关的话题和背景,对围绕对话文本的话题、背景、人物信息等进行梳理和合理的建构,创设合理的、发散式的交际语境,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在较为真实的场景中进一步实践语言和感受文化内涵。

(一)解读话题,定位文本语境

笔者以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 A Lets talk为例,对话的主题为就餐,这是Mike的妈妈向Mike和爸爸询问晚餐吃什么时发生的一段对话(见图8)。主要核心句型是“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旨在让学生能在情境中运用核心句型征求并表达就餐愿望,并能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的目标就是如何让学生真正产生表达的需求和愿望。

图8

(二)关注读图,丰富文本内容

对话后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输出目标语言,不断内化语言,拓展思维,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巩固拓展环节,需要教师去搭建丰富的语境,与之相配对的就是人物信息的建构。笔者试着在教材中搜寻跟食物、就餐类似的情景,发现PEP教材四年级上册Recycle 2主要展示了Mike在圣诞节那天邀请小伙伴们来家里做客的情景。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包括对家庭成员及职业的询问、西方节日和餐桌文化的渗透。笔者试着重组和提炼Recycle 2中的素材,创设了圣诞节聚餐的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浏览对话文本和插图(见图9),同时提出问题:What would Chen Jie/John like?学生很快能在文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接着笔者询问学生在圣诞节聚餐时想吃些什么,原本局限的家庭就餐话题一下子就被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情绪被激活,从而产生了语言表达的需求。

S1: Id like some honey ham and apple juice.

S2: Id like some Christmas cookies. They are yummy.

S3: Christmas turkey and Christmas pudding.

這个对话语境的设置,不仅起到拓展巩固的作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西方节日文化。

图9

总之,人物信息的合理链接在对话教学的各环节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应以对话文本为依托,以人物信息为抓手,找准信息差,合理衔接,使学生在“走近”对话、“走进”对话和“走尽”对话的过程中,知识、能力和思维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小学 317200)

猜你喜欢
链接小学英语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使用方法研究
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效链接
语文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