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快乐探究

2017-09-03 10:20秦玲
好家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探究家长幼儿

文 秦玲

亲近自然 快乐探究

文 秦玲

大自然是生命之源,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天然场所。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快乐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只有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才能提升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幼儿;自然探究;探究活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天然场所。特别是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等,更是孩子们想象、探究、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并获得初步探究能力的巨大资源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亲近自然,喜欢谈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这三个科学领域目标,也充分说明了大自然对幼儿学习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快乐探究,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激趣,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充满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幼儿的探究活动充满快乐。

首先,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接触,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提出问题,探求答案,满足好奇心,例如,入园后照顾自然角,自主到种植园里照顾、观察植物的生长,随时到开放的花园里看花瓣、闻花香,收集落花瓣、叶片;根据季节、主题、幼儿兴趣等带幼儿走进园外的田野里欣赏自然景色,聆听鸟语虫鸣,与农民交流,与五谷为伴,在田埂上嬉戏,在草丛里探索等。当幼儿把亲近自然内化成为习惯和兴趣,这就为探究活动找到了通道,打开了大门。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探究需求提供丰富、适宜的探索工具和材料。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亲身感受、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而探索工具和操作材料既具有暗示作用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助推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活动目标、天气、季节变化等,提前为幼儿准备好适宜、充足、取放方便的操作工具,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例如,预知要下雨,要提前为幼儿准备大大小小的容器、雨靴、小铲子、水瓢、沉浮材料等,让幼儿用不同容器接雨水,观察雨水的颜色、透明度。穿上靴子到雨后操场积水处做沉浮实验,观看水中各种物体的倒影,体验一下踩在水中的感觉,欣赏物体落入水中溅起的涟漪,用铲子感受花园里泥土的软硬,做塑形游戏等。有了工具的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才能持久并充满趣味。

同时,一定要让游戏精神渗透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幼儿的探究过程应是愉悦的、自由的、自主的。因此,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在开展“勇敢的迎春花”“美丽的桃花”等活动中,通过“我和花儿做朋友”(看、讲、说朋友特征)、“花瓣变魔术”(花瓣标本、花瓣粘贴画)、“给花儿做成长册”(每天通过照片、绘画等记录花儿从花苞到落花成果的过程)等游戏,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语言、形式,让幼儿在开放的时间、空间里去自主探索,使科学知识教育与幼儿感性的具体活动结合在一起,在轻松快乐的范围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

二、设疑,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不但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更要有培养幼儿大胆设疑、猜想的能力,只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例如,我园种植园里有桃树、杏树、柿子树、石榴树等十几种果树,进入3月以后,果树上每天都有新变化,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每种果树的生长过程,教师每天引导孩子到果树林里观察果树枝条颜色、形状的变化,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当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和思维一旦被调动和打开,幼儿就已经开启了对果树生长的探究序幕。

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并记下幼儿的各种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形成阶段性的探究热点。例如,开始时,幼儿提出哪一种果树会先长出叶子?谁先开花?谁先结果?桃子为什么有点红又有点绿?杏为什么是酸的?这就要把叶子和花的生长作为最先探究的问题。有了问题就要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当幼儿对植物的变化有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后,大自然就会以自己独有的形式一一把答案和谜底呈现给孩子。当幼儿发现真相,就会调整或巩固自己的认知,主动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幼儿也会在一个个问题、一次次猜想和观察验证的基础上感到兴奋和满足。

三、留痕,培养幼儿记录的能力和分享发现成果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大自然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万物的生长每时每刻也都在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因此,要使幼儿对大自然有更好的认识和经验积累,为后续的分享奠定基础,就必须让幼儿的探究过程留下痕迹。

比如,对一些需要时间转化才能看到结果的探究活动,可先鼓励和引导幼儿分时间段自主选择用绘画、表格、文字、做标本等方式记录观察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如,观察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生长过程;下雪及雪的融化现象等。对一些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和偶发事件可以用拍照和录像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如,天空飞翔的鸟,瞬间刮起的风和风中摇曳的物体,雨后的彩虹,突降的雷暴雨和天空划过的闪电等。当幼儿有了良好的记录意识、习惯和较强的记录能力,就会更好地帮助自己丰富观察经验,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建立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当幼儿有了观察和记录到的事实依据,教师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进行分享和交流,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分享发现的快乐。这样,既能养成幼儿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又能形成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培养科学精神和初步的探索素质。

四、整合,让幼儿的探究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注重环境、领域、目标等方面的多元整合和渗透,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首先,要创设多元环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如,自然角要本着季节性、丰富性、探索性、区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窗台、走廊、瓶瓶罐罐等,分隔出观赏区、种植区、饲养区、工具区和观察区等有层次性的平台,把水培、土培、沙培和小动物自然生态循环性相结合,让常绿和季节性生长的植物共存,如吊兰下的金鱼、芋头下的蚯蚓等。在种植园里,有幼儿参与种植的各种时令瓜果蔬菜,有与室外田野里相一致的五谷,有跨季节生长的大蒜,有在土下结果的花生和土豆,还有桃子、石榴等十多种果树。这样整合的是环境,美化的是校园,丰富的是孩子,扩大的是视野。可以说,幼儿在园的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相融相伴,这样多元的环境不但能让幼儿的探索有了依托,进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更能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同时,要整合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探究自然奥秘。如:在“神奇的蚕宝宝”主题活动中,老师分时间段引导幼儿走出园门,步行到附近的桑园里观察和记录桑叶的生长变化,同桑农交流并帮助桑农摘桑叶,到蚕农家里认识触摸各种养蚕工具,听蚕农介绍养蚕知识,勇敢地把蚕宝宝放在手心里,抚摸蚕宝宝软软的身体,观察蚕宝宝由卵至结茧的生长过程。在自然角饲养蚕宝宝,欣赏蚕茧抽丝后变成美丽丝织品的视频等。幼儿通过看、摸、听、说、做的系列活动,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知识链,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五、连线,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接地气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对五谷的播收和动植物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是从事农耕的家长。我园地处郊区,又与安徽相邻,物产丰富,果蔬遍野。因此,只有把家园连接起来,让亲子互动起来,才能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接地气。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科学探究计划的制定,把家长能给幼儿提供科学探究活动的适宜时间、地点、资源等信息记录在册,以方便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有一幼儿家长是种瓜高手,从播种到收获,家长都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幼儿不但参与了西瓜的种植,吃到自己参与种植的西瓜,而且学到了丰富的西瓜种植知识,这是通过图片、视频所达不到的效果。

其次,支持和鼓励家长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和自己的劳动场所,给孩子提供亲近自然和参与观察、种植、饲养各种动植物的机会。比如,亲子春游、秋游不但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感受生命,体验成长的过程,更能增进亲子情感。亲子种植、采摘草莓,能更好地探究和发现草莓的知识,为种植园种植草莓积累经验。

同时,请有养殖经验的家长适时走进幼儿园和孩子共同开展家庭亲子种植活动、家庭领养和寄养等活动。幼儿园还可利用微信、QQ群等向家长介绍班级自然角的创建情况以及需要提供的帮助,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的连线,使幼儿的探究活动有了根基和活水,达到与自然相通与同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对家长的尊重。总之,大自然是生命之源,每一个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今后,我园也将会利用更多的方式与完善的探索教育内容丰富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知识经验。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三堡中心幼儿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探究家长幼儿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