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宁
摘 要:在进行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情境创设、算理推演和训练反馈等展开科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学生学习呈现个性化,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展开个性教学引导,促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充裕的学习成长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92-0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通过进行多重教情和学情调查,对教学环节安排进行合理推演,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算理学习、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推演、设计丰富课堂训练展开教学反馈,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认知机会。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直观学习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在课堂教学发动时,不妨利用实物展示,或者是多媒体将相关图案、照片、动画、视频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促使学生快速启动学习思维,顺利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学生都有数学方面的生活认知基础,教师在具体操作发动时,也可以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思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感知展开学习思考,以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要接触分数方面的实际问题,当启动分数运算时,自然要运用混合运算法则。为了让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列式训练。教学引导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对引导方式展开筛选。
教师可以这样发动:大家来看大屏幕,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涉及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我们看到了一串串闪光的霓虹灯,绕在街道两边,显得有节日气氛。红色霓虹灯每条长度为3/5米,黄色霓虹灯每条长2/5米,每种霓虹灯各有24条,要计算霓虹灯的总长度。”教师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很快就给出算式:3/5×24+2/5×24。也有的学生给出:(3/5+2/5)×24。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算式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又开始热议起来。很快就形成共性认知:这些算式有分数,而且有加法,也有乘法,符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特征。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信息,让学生顺利接轨生活认知。特别是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给学生带来真切感知,使其对分数混合运算有了深刻理解。教师引导的过程自然,学生参与热情倍增,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初衷。
二、理顺算理,运用典型课例展示引导
学生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但对其中算理还没有探究,自然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教师此时要以算理推演为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基础展开进一步思考。所谓算理,是指数理基本法则,包括定义、定理、推理、公式等,是计算需要遵守的原则。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需要遵循什么规律,是教会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根本,这对从本质上提升学生数理素养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上面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展开算理推演:“大家看这两个算式,你能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其运算顺序吗?先想好,然后有条理地介绍。”有学生说:“先计算红色霓虹灯总共有多长,因为每一条长度为3/5米,共24条,3/5乘以24,便是红色霓虹灯的长度。同理,2/5乘以24,便是黄色霓虹灯的长度。将二者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分组展开计算,看结果是不是一样。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得出结果。教师发动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结论,最后给出结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一致的,需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陈述算式构建,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算式特征的认知。当学生将计算顺序展示出来时,其算理已经非常清晰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认知,这是教师最为理想的追求。最后,再让学生总结算理,是对算理的进一步确认和巩固,这些均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建构数理认知。
三、多向推演,建立算理优化意识
算理是计算的基本法则,教师让学生自己推演出来,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但要形成学习技能,还需要展开深度探究。当学生对例题展开计算时,会发现两种算式存在一定差异,计算的繁简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发动学生继续推演,不仅要让学生对算理有清晰认知,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优化意识,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形成自觉反应。
教师依然从之前展示的两个算式展开引导:这两个算式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发现它们之前有什么联系?哪一种算式更简便一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课堂学习气氛渐浓。因为认知存在差异,有些小组甚至出现了争论现象。教师巡视课堂,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成果展示开始,各个小组形成的意见呈现个性化。有的小组认为:两种算式都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但在具体操作计算时,出现繁简不一的情况。第一种计算比较繁琐,步骤明显要多,而第二种计算要简便很多,少了计算步骤。我们认为,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有优化意识,先对算式进行简化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运算步骤。也有的小组说:两种算法有较大差别,至于哪一种更简便,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我们自己感觉好操作,就会提高计算效率。步骤多少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教师对学生个性认知给出肯定评价,着重强调计算结果正确最为重要。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深度推演,让学生对例题展开个性认知。虽然学生各抒己见,但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却是丰实的。掌握算理,是计算行为正常展开的前提,反复让学生进行认证,对进一步巩固算理有重要帮助。
四、训练反馈,促使学习认知内化
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算理有了深刻的认知,也为进一步展开训练提供条件,教师要适时给出强化训练的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认知构建。在训练题目筛选时,需要体现渐进性,更要给出一些挑战性内容,引发学生进取斗志。训练题目在精不在多,要以点取胜,而不能搞什么“题海战术”。在具体训练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训练反馈,组织学生对训练成果展开评价活动,这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给学生回味内省提供机会。
教师布设训练任务,学生快速进入训练之中。计算下面各题,尽量使用简便算法:5/6×8+4/7+3/7,5/8×5/9+3/8×5/9,13/10÷7+13/10×6/7,24×(5/6-3/8)。先让学生独立展开计算操作,然后选两名学生板演,教师组织学生对板演学生的表现给出点评。首先是学生自评,参与板演的学生自己给出评价:第一题计算时,我第一眼就看到后面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自然可以先进行合并,第二题就更简单了,都乘以5/9,可以将其提出来,5/8加3/8等于8/8,到这里就一目了然了。我感觉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时,最先要考虑的是合并问题,找到正确路子,操作就会非常省劲。学生对其表现给出点评:从他的操作思路来看,已经有简便运算意识,掌握了具体操作思路,让计算显得更简单。有的学生说:“我在做第一题时,就没有想到先合并加法,还是按照先乘除后加减顺序操作,结果多了运算步骤。”教师给出点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相同的,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先考虑有没有简化的可能,特别要注意看分数的分母,還有相同的分数多次出现,都可能成为简化的线索。”
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学生很快就完成,为了让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算理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印证机会。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形成了鲜活的学习认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厘清算理,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操作规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对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有了深刻体验,教师要引入典型课例,并与学生一起展开算理推演,进行必要的课堂训练,不能单靠大量训练实现学习认知强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要领,实现学生数学认知的顺利内化。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如何提高小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2]高永富.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2,(20).
[3]王春梅.“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6).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