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新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7-09-01 02:06李婷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

李婷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基于问题与原因提出了三点促进新学习方式转变的建议,即改变数学教学观念,提高数学教学素养;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实现多元评价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55-02

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研究表明:新课改背景下,相比于传统的背诵、模仿记忆、操练等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更喜欢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探索性,使得数学课堂因素不断趋向多元化,“将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深度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多限于公开课

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教师认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总体而言,新的学习方式未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方式。据调查,只有26.5%的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前景充满信心,多数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发生在公开课上,常规教学中,教师依旧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大多数时间用于模仿、记忆、操作,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少。

(二)教师对学习方式存在认知偏差

虽然多数高中教师认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但对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认知比较模糊。部分教师认为接受学习一定是被动单一的,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自主探究学习完全对立起来。因此,无论什么主题,每节课都要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才能显示课改的意蕴,将自主、合作、探究当成学校学习的全部内涵。如有位老师在上《等比数列》的概念课时,设置了三个探究环节,占用这节课四分之三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学生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对高中生而言,等比数列的概念相对较容易,不需要花费那么长时间进行探究。

(三)关注形式重于关注实质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型做了一些尝试,但也暴露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出现形式化倾向,难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看似热闹活跃的场面阻碍了实质性学习的发生。二是教师的“完美”预设阻碍了课堂催生新的精彩,事先安排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只是课堂的点缀。

(四)学生适应新学习方式的困难

高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经过中考的磨练,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记笔记和背诵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羞怯于自我表达,不愿与他人交流。更有学生认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是小学生们的把戏,高中生就应该听老师讲,这样学习效率才会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问题,可以总结出高中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教师的理解与教学能力限制了新学习方式的实施;其二,学生的学习观念;其三,评价方式体制下新的学习方式难以推广,教师的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脱节。

(一)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限制了新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首先,在教师资格证放宽政策的背景下,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解也有待提高,因而出现了对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片面理解。其次,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制约着教学方式的改进与提高,进而会限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了超越教师已有的数学结论时,教师的置之不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亦是限制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对于一个习惯于讲授教学的教师而言,合理且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学生的学习观念与习惯使得学习方式的转变更为困难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升学,哪种方式能让他快速提高成绩,他就会有所倾向。因此,数学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一种挑战。长期以来,学生习惯通过听讲、记笔记和操练的方式获得知识,不愿意动脑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情愿、不配合也是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困难之一。

(三)评价体系对学习方式转变的束缚

在“一招制敌”“分数定输赢”的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在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与分数紧密挂钩。因此学生与教师的一致目标是多讲、多听、多做,提高数学分数才有可能考进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剂。

三、应对问题的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源于教师、学生与评价三个方面,那么相应的对策也从此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改变数学教学观念,提高数学教学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就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二是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三是教会学生学习什么。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学的问题,教师心中常有这三个问题,并且努力做好这三方面,学习方式的转变就会迎刃而解。而要解决好以上三个问题,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储备,过硬的数学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二)为学而教,以学定教

教师教的方式与组织学生学的方式都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学生已习惯的学习方式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教师可以逐步尝试“放权”。学生能讲的就让他讲出来,学生不能讲的,教师要搭“脚手架”。学生能想的,就给予他们想的机会与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能自己做的给他们机会做,不能做的,教师要做给他们看。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实现多元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有着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要注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评价内容不能只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其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体验也应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转变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可以结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仅有奖惩性评价,只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适当地结合发展性评价,既关注教师的当前教学成绩,还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从而帮助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典顺.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实抑或虚幻——面向数学教学一线的实证研究[A].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C].全國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8).

[3]李涵.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某市一所高中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6).

[4]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