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芳
摘 要:作为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逐步形成道德品质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面对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还面对着心理上的变迁,再加上紧张的学习,使得他们极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自卑”是一种消极心理,它会抑制人的积极行为,减弱人自主探究性的发挥。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若产生自卑心理,将会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教育;自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15-02
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如果对自己不认可或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成功与失败,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长期的自卑感会使学生受到压抑和束缚,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有必要担负起帮助学生走出错误认识、走出自卑心理的重任,使其在自信和快乐中成长。
一、经典案例
吴江山,是跟随父母打工到我班就读的外地生,个子比我高,因种种原因,本该读初二的他现在还在读五年级。有时课上问他问题,不管如何对其进行有耐心的诱导,他总是一言不发,作业总要催促很多次才交。但看了他的一篇作文使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作文的大致意思是:自己年龄大,成绩不够好,长相又不够帅,自己觉得能力还不够强,不过却想早点踏上社会到工厂打工,像老乡一样成个家,生两个小孩,过自己的生活。到此时我才知道他常常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不愿与他人交往,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动力的真正原因。
于是在一节晨会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某天清晨,园丁照常到花园里巡视,发现花园中呈现出衰败的景象,花草树木大多表现得毫无活力,在对橡树、松树、桃树等进行询问后,园丁才知道它们毫无活力的原因是橡树、松树、桃树等等都觉得自己不如其他树木,所以都产生了沮丧等消极情绪,呈现出毫无生气的状态。不过,在询问这些树木后,园丁发现有一棵小草仍旧长得青葱可爱,呈现出活力四射的状态。园丁又询问了这棵小草,问它:“为什么你没有像它们那样呈现出毫无生气的状态?”小草给出这样的回答:“我在此园中虽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树、一棵松树或者葡萄藤、桃树,你才去栽种它们;但是我也知道你也需要我这棵小小的草,所以我就心满意足地去吸收阳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長。”
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也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要明白哪怕一个人看似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自身的不完美、不足,而是应当学会接纳自己、接受现实,扬长避短。切勿总是以“完美”来严格要求自己,那样只会徒增烦恼,只会让自己永远无法从自卑的泥沼中走出来。
在以后的很多天里,吴江山变得渐渐大方、积极起来,把班级的卫生搞得有声有色,参与的活动也愈来愈多……
二、自我反思
在学生出现自卑苗头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要从心理教育入手,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他们心理上的首要障碍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因此,要多找些他们的优点,进行优势补偿,并为这些学生推荐一些值得效仿的榜样。我讲的这则寓言故事,让吴江山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了正确的认识,使其明白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心理视窗得以打开,使其自卑心理得以逐步消除。
(二)要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
对于吴江山这样年龄较其他同学大的学生,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其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赞赏,使其获得“最佳情绪体验”,使这样的学生能够重新树立自信心,使其自爱心得以唤醒,形成有想要克服自身缺点的想法,使其产生发奋进取的信心,使自卑心理得以逐步的消除。
显然,这些还不足以帮助所有学生打开心理视窗,消除自卑心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补充。
三、教育延伸
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都是造成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部分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天赋条件给以客观的评价,往往对子女抱有超过实际可能的期望值,增加子女的心理负担,一旦子女未达到家长的预期值,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还有的家长不善于赞扬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批评多过表扬过少,如果长时间从家长那里获得不到表扬,而总是得到批评,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使其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的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用其他孩子的优势对比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样极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而本案例中的学生吴江山恰好就是生活在一个家庭环境不够好,经常被父母拿来与其他同龄人作比较的环境中。
(2)学校因素:不同的学生,其在诸多方面都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在学校,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给予他们公平的对待,如偏爱所谓的“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所谓的“差等生”,不注重和“差等生”交流,不注重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就会给“差等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极有可能使其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使其越发觉得自己“不行”,越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此外,学生主观因素也是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算高,他们往往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明确对自我的认识,如果他人给予其过低的评价,尤其是这种评价来自于比较有权威的老师,就会极有可能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消极影响,使其对自我进行过低的评价,进而极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再加上小学生所具有的承受能力相对偏差,一旦遇到他们无法承受的考验时,一些学生就往往无法正确面对,表现出极其不适应的状态,倘若失败了,他们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对自我产生质疑,使其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或者导致其他心理问题。
四、专家点评
自卑是一个人进步的阻力,它影响人的潜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彻底消除。我通过一则简洁的寓言故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故要使孩子产生的自卑心理得以消除,既要用发现美的眼睛来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还要为孩子创造利于他们发挥优势的机会,要让孩子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不足,要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使其逐步增强信心,不断取得进步,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使自卑心理得到逐步的消除。比如,让吴江山同学发挥力气大的特点,抓好班级卫生工作,让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带动学习,以得到全面发展。
我更立足于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的角度出发,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承认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即使是取得微小的成绩,也给予孩子赞许,找到赞赏孩子的机会。而此时,学生因为获得老师的赞赏,他会感到激动和自豪,产生和增强寻觅更多进步的热情,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会陡然增添很多,他那进一步希望取得成功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此时,他就会像一台被点燃的发动机,涌现源源不断的力量。
此外,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使其对“生理上的补偿作用”“心理上的补偿作用”加以正确的认识,如盲人的听觉明显强于正常人,这就是生理上的补偿。而克服自卑则属于心理上的补偿,积极鼓励学生做到:
一是“勤能补拙”。如果认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就要更加勤奋,做到“笨鸟先飞”,以通过勤奋来使自身的不足得以弥补,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是“扬长补短”。要善于扬长避短,这样能够使自身的自信心得以不断的增强,使预定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我帮助学生打开他们的心理视窗,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鼓励每个人都要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足,要善于扬长避短,对自身的长处加以不断的强化,这样可以不断增强信心,克服自卑,享受到成功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体验。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6).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