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7-09-01 03:32杜秀荣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策略

杜秀荣

摘 要: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和心身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边境牧区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显得有些薄弱,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城乡差异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幼儿教师压力大,同工不同酬;家长面临“两难”困境,留守幼儿现象多等。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边境牧区;幼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07-02

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和心身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幼儿教育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又是终身教育之“基石”。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而且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当前边境牧区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中,“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未被充分重视起来,仍存在许多问题,现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为例,分析当前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边境地区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边境牧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是民族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几年,虽然边境牧区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而有所改善,但边境牧区的人们一方面由于地域广阔,路途遥远,教育成本大,另一方面牧区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出现大量的“幼儿留守”现象,因此,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发展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城乡差异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边境牧区中旗县幼儿园和乡镇幼儿园以及私立园三类幼儿园呈现明显差异,旗县幼儿园在建园面积、玩教具投放、师资建设等软硬件方面都占优势,而乡镇幼儿园和私立园各方面条件较差,尤其是私立园软硬件资源都比较缺乏。在城市公共建设和硬件设施等方面,边境牧区本来就处于劣势,广大牧区幼儿得不到与县城同样的教育资源,城乡幼儿在教育硬件和软件上都处在失衡状态。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二是过程均等,即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师资均衡,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三是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求人人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保障入学机会的均等。边境牧区幼儿入园率达到了85%,基本实现了入学机会平等,但幼儿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压力大,同工不同酬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教育质量的保障,通过调查发现边境牧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偏大(图1),其中有15.79%的幼儿教师认为超负荷,其中有73.68%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边境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主要来源于师幼比例大,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困惑,乡镇幼儿教师大部分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而是由小学转入到幼儿园中的,她们在教学中困惑较多,认为行为跟不上观念的占26.32%,认为教学组织实施不顺畅的占78.95%,认为不知如何改进教学的占26.32%(图2),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部分教师的工资偏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因为有部分教师属于外聘形式。据调查,在编教师平均工资5000元,外聘教师平均800~1500元。据调查,外聘教师、公益性岗位教师和合同教师占21.05%,这些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目前还不能进行职称评聘,但在幼儿园承担主、配班和保育员等保教工作,她们感觉工作压力更大,处于“边缘”状态,自身负面情绪大,这样既不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又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家长方面:家长面临两难困境,留守幼儿现象多

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口居住疏散,幼儿居住地距乡镇幼儿园较远,许多家长不得不就近选择私立园,或者部分家长只能由祖父母带管幼儿在乡镇租房接受学前教育,虽然有政府的补贴,但仍感到教育成本大。因牧区牧民居住分散,地域广阔,幼儿数量小而散,即使政府支持设立幼儿园,也因师资方面原因,很难开展幼儿教育。当前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面临“缺失性”的结构失衡问题,“缺失”是因为很多幼儿没有在目前获得专业化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接受教育,结构失衡使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在私人设立的办学点中接受教育。正因其特殊性,边境牧区幼儿教育中“留守幼儿”较多,幼儿教育因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家长密切合作,但往往由于祖父母年迈,观念落后,沟通存在困难,幼儿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二、对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发展提出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动边境牧区幼儿教育的发展,须从政府、幼儿园、教师、家长等方面去探寻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注重均衡資源

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有助于教育起点的公平, 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制定边境牧区幼儿教育的扶持计划势在必行。如锡林郭勒盟边境牧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园为主,民办园为辅。政府应加强民办园监管和扶持力度,注重财政资金的投入,均衡城乡幼儿教育资源。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的县—镇—乡之间、园所之间的对口帮扶制度,重点改善镇、乡级幼儿园、民办园的质量,开展在地区内的县与乡、县与县的园所之间的不定期的园长、教师交流制度,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整体办园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行“以城镇幼儿园为示范,带动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园”的措施,适当将教育资源向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园倾斜。另外,积极选派优秀幼儿教师到边境牧区幼儿园进行执教和送教,对支援边境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发放津贴,颁发荣誉证书,在职称(职务)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照顾。endprint

(二)完善边境牧区幼儿教師聘用制度,增加边境牧区幼儿教师进修机会

边境牧区幼儿教育是民族地区的民生工程,也是普惠工程。边境牧区幼儿只有接受了有质量的幼儿教育,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为边境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最终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和谐。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边境牧区幼儿教师有6种岗位聘任形式,其中在编和参编的幼儿教师工作待遇比较高,有评聘职称的权利,而其他聘任岗位的幼儿教师工作待遇较低,也没有评聘职称的权利。政府和幼儿园应该为这些“边缘”的教师提供一种进入“较高待遇”的机会,如从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多方面考核,使其能进入编制或参编的队伍的行列,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有利于边境牧区幼儿教师安心并乐于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增加边境牧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保教工作中存在各种困惑,她们想极力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保教能力,同时渴望接受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占52.63%(图3)。

(三)开展多种形式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改变和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

边境牧区家长虽然让孩子进入幼儿园,但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一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少,长期忙于家务农活而缺少与幼儿有效的沟通,且因为牧区电话等通讯设备信号不强,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边境牧区幼儿入园接受幼儿教育,但实效性不强。所以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教育模式,重视幼儿教育中早期教育模式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家长获取育儿和幼儿相关信息的途径如下:通过互联网、微信等途径的占63.9%,通过与幼儿教师沟通或幼儿家园联系的占50.43%(图4),我们发现网络的确也在改变着边境牧民的生活,这个数据的呈现和实地考察似乎有些出入,因为在数据收集时,有许多牧民家长(祖父母)不识字和语言不通(汉语问卷),他们让其家中年轻的亲人进行填写,所以我们发现年轻家长朋友从电视和网络中对育儿的知识获取比较多。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喜欢的教育实践模式有:开放日+网络平台;开放日为主,专家讲座辅助,网络平台常态化(图5)。我们不难发现,家园共育的模式需要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改变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边境牧区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地依靠幼儿园,要积极推行专家送教育和充分推送网络资源,让边境牧区家长及时改变育儿理念,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才能形成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合力,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真正把幼儿教育当成是一项事业来对待,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倾注热情,真正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精神来实施幼儿教育,不急躁、不虚浮,脚踏实地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让路”,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花时间、精力来陪伴幼儿成长,要做到“育而教”。

边境牧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关乎整个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为了更好地促进边境牧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要提高边境牧区人力资源素质,就必须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将幼儿教育的投入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YB201503)《边境牧区幼儿教育发展困境的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国强.国外教育机会均等观举要[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2]田夏彪.边境民族地区“有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大理大学学报,20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