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燕
摘要: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某一科学现象时,控制相关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变量,而对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在聋生科学实践课中运用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提出了一些运用该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聋生 科学实践课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掌握觀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7种基本技能。在这个要求的指导下,我在聋生的科学实践课中注重运用控制变量法,这对于他们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明辨事物之间的联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科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研究其它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二、运用控制变量法的作用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器,而要尽快更新理念,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在科学实践课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有利于聋生学会科学地收集数据,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聋生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也有利于聋生学会用实践检验猜想,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下面就谈谈我在科学实践课教学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两个例子以及由此带给聋生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进行《物体运动》主题教学时,我设计了实践课《小车的运动》。本课主要通过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展开关于“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的距离和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研究。
本课以学生喜欢的玩具小车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我准备好了所有实验材料,并设计了实验报告。实验中,确定研究对象是小车的运动,需要研究的变量包括:坡长、坡度、车的质量。研究问题首先由教师根据本课主题提出,再引导聋生进行多种实验假设,并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聋生门首次接触“控制变量法”,设计这种实验对六年级的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变量”和“非变量(常量)”之间的区别,还有“非变量”的控制较难把握。为了突破难点,我做出了两个安排:首先,在课前设计实验报告时,把实验计划清晰地表述在第一部分,并展现了一种实验设计范例,以此引发聋生的其他设计;其次,安排分组探究,组内程度不同的聋生都有,大家分工合作,确保实验顺利完成。在课堂实践时,小组内的每位聋生都基本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擅长设计实验,有的同学负责准备实验材料,有的同学喜欢操作小车运动,有的同学负责实验测量和记录,大家各司其职,合作愉快,在活动中都提高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聋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进行《植物的种子》主题教学时,我设计了实践课《种子发芽》。实验前,我准备好了所有实验材料,并设计了实验报告。实验中,确定研究问题是“植物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哪些”,研究对象是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需要研究的变量包括:光、空气、温度和水。
吸取之前案例的经验,我在分组安排和实验变量的选择上,放开手让聋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成员和实验变量,而不是教师一手安排。考虑到本实践课和《小车的运动》不同,并非仅在课堂上就能完成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段时间,前后观察大约一周左右,于是我在每组又安排了一位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定期进行实验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这样一来,聋生们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参与实验的设计、观察和记录活动,每个团队又有一位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聋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在《种子发芽》实验中,我改进了之前实验报告的设计,运用表格进行条理化,使实验计划、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更加清晰、更易明白。
课堂上,我先把“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原理、本实验的“变量”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给大家讲明白。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聋生的理解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且能在组员的帮助下掌控整个实验的操作,因此都很愿意完成这个实验。部分聋生还就本小组的实验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少水组”要加多少水才合适?“低温组”和“高温组”的温度相差不大怎么办?种子不发芽怎么办……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期间,我又就这些问题组织他们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聋生们表现出比平时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参与兴趣和发问能力,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
实践证明,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学习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聋生虽然在感受信息的渠道上有些特殊,然而对知识也是同样渴望,对操作也是同样热衷,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学习对他们而言,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是,在使用控制变量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报告,为所探究的问题设置种种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解决方案,避免教学的表面性和盲目性。
2.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因“材”施教,因“材”施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处之“材”比正常学生群体里的“材”具有更大的个体差异性。对理解力较好的聋生,可适当引导、多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理解力较弱的聋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保护其原本就脆弱的信心。
3.善于发现聋生的细微进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学习时,任何一个突破,对聋生来说都来之不易的,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会大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为进一步地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4.对较难探究的内容,可采用多控制变量的方法,减少聋生探究道路中的阻力和不必要的障碍;对较易探究的内容,则要少控制变量,全面放手,让聋生自己搏一搏。
除了上述几点注意事项,我们还应看到控制变量法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每一节科学实践课都适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筛选。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教学方法的适当使用,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智慧,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课程标准专辑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2003,(2).
[2]陈野.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3,(10).
[3]秦显华.例析“控制变量法”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6,(1).
[4]朱文军.科学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J].物理通报,2004,(10).
[5]凌启明.控制变量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6]黄汶.控制变量法及其教学案例[J].教学月刊,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