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忠宝
摘 要: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自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知识和其他专业技能、获得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基础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对初步探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一、对于课内阅读
1.通过强化阅读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很多学生阅读题丢分,主要表现是答非所问或者是答不到采分点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第一步是读文。要先读材料短文,通过阅读初步整体感知材料短文,明确材料所表述的主要意思;第二步审题,即读问题,要仔细分析题干,从题干中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材料。第三步是明确要点,即要确定材料短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及文体,做到心中有数。第四步是作答,即要在仔细阅读材料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开始答题。教师应在经过一段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阅读题训练后归纳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多种文体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2.通过强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外,还应通过强化课堂训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契诃夫的《变色龙》一课时,我们在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抄摘精美的语句后,更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分析契诃夫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及思想倾向。更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完全达到学习本文的目的。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再通过相对应的习题配合训练,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对于课外阅读
1.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读书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乐事。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知、吸、求”三步教学策略。
第一步“知”就是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作用。要想使读书成为一种动力,越读越有兴趣,就应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爱读书的好处和快乐,让他们体会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正含义。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很多问题都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时我们教师要通过具体事例给学生讲解一些伟人、名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二步“吸”就是想办法吸引学生。初一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读一些故事性强的文学名著,特别是《三国演義》《水浒传》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初二时应该让学生读一些文学专辑、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如《历代帝王传记》《中国古诗词》《民间文学》等。到了初三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阅读的数量上可以少些,读一些期刊、杂志等,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
第三步“求”就是让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通过第一步“知”和第二步“吸”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逐渐激发出来,这样他们就会主动要求读书。这时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应做些什么,指导他们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求知,在阅读中探索,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优秀的阅读品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积累的习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主要有两个重要目的:一个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个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一个目的是形成能力,第二个目的是运用能力。而实现第二个目的就要在阅读中积累。我班订了两份《中学生语文报》,让全班同学传阅。学生每天坚持读《佳木斯日报》,把精美的语句和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但不是只为积累而摘抄,重要的是把积累的东西不断消化理解,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语言水平、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是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要在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上下工夫。我让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有计划、有梯度阅读一些优秀课外书籍,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坚持下去,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又使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
三是让学生养成写阅读反思的习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光有阅读数量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提高阅读质量。我让学生每学期写一篇读书反思,总结一下自己在这几个月的读书中积累了哪些,运用和收获了哪些,存在哪些不足及改进措施。我要求学生坚持了两年,很见成效,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好办法。
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后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做法和观点,我觉得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