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精神载体。面对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轻人文教育重技能培训的情况以及当代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的现状,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了全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在5000多年文明中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相融合,探索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1.中华传统文化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仁政”思想,给当前的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不管是陆游口中的“位卑未敢忘国忧”,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周易中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孟子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管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对中华民族勇于承担责任的深刻诠释,对塑造职业学校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1]。
2.有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品质
当前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轻人文教育重技能培训的情况,加之现在的学生吃着汉堡包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长大,独身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有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典范。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在塑造学生良好品质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各国的“五通发展”合作越来与紧密,而信息网络全球化犹如一扇打开的大门,让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变得畅通无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叉渗透,极易让职业学校学生产生迷茫。开放的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即带来了丰富的资讯,也夹杂着大量颓废的、庸俗的甚至暴力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况,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任重道远,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西方新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潮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具体途径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可以考虑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考虑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1.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在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核心骨干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保证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校园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首先,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的现状,通过全员培训的形式夯实教师的传统文化基础,帮助其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德育教师交流会,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可以聘请高校讲授国学经典的大师来职业学校开讲座,帮助老师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他們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解决德育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应该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途径与方式,使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成为大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与有效载体。首先,在环境布置上,可以考虑在教师、校园、寝室悬挂各种古代圣贤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优秀思想。其次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等,开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最后,还要善用现在的“微媒体”,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等平台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让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2]。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精神载体,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勤.浅析职校学生德育及心理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09, (09):162-163.
[2]何标.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高等教育在线,2016.6:143
作者简介:
尤永红(1966~),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