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谈数学素养的培养

2017-08-21 03:48赵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教学理念主体

赵丽

摘 要:精心的数学课堂设计,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进入数学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思维特点,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作为主导,要把握教学的直观性、适时引导、分层指导等原则,结合PBL、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时机、诱思导学,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原则;主体;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10X(2017)19/22-0044-03

《礼记·学记》中提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笔者常思考其含义,并将上述教学理论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课堂教学重在设计。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精心的数学情境的创设,抓住孩子的心理,有利于引入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讲解要把握时机,含而不露,开而不达,诱思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及时评价分析,内化新知,建立数学素养。通过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乐学、爱学。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在“认识正方形”教学中遵循四个原则: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原则,适时引导原则,分层指导原则,打造高效课堂。以期起到“激发兴趣,诱思导学,培养数学素养”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非单向以教师为主体侃侃而谈“教”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己对课堂的控制力、对学生的感染力、对知识的解读力等为主导,营造活泼、积极、紧张、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刷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感,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讲授的主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道而弗牵,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道而弗牵,提示我们:教学,不是直接灌输知识,特别是枯燥的数学课堂,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寡然无味。巧妙的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果[1]。 更多还原数学情境的创设在于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同时,要求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以诱人的“旅游情境、历史情境、动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情境中的疑问,引出数学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在直观“情境”中以疑问形式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发问形式提出。基于“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要引出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要击中思维的中心,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迅速唤醒,而不能沉浸在设计的情境中,从而提高的学习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巧妙的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要解决问题的本能,促进学生大脑快速运转。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刺激学生的“表现欲”。例如在认识正方形的教学活动中,在导入新知之前复习旧知识,通过复习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巩固角的认识,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窗户,寻找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通过简单几句的讲述中国古代建筑,把古代建筑中活动角、窗户上的正方形引到黑板上或幻灯片内,讲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数学问题,复习学过的知识,并引入正方形,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而弗达,诱思导学,自主学习

开而弗达,提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将所谓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抑制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举一反三,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用数学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思路进行适时引导,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而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做好一道题。所以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教师要做到“开而弗达”,通过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直接解说新知识点,则又陷入填鸭式教学的困境。通过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善于利用“诱思导学”[2]提出新问题,让学生预习新知识,为后面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样,就会建立学生整个的数学认知体系,通过诱导思考,就会由最初的对情境感兴趣状态进入到主动理解、学习新知识阶段,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与前面认识形体一样,在正方形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感官体验和真实情景来认识正方形。在课件的设计上,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指一指,摸一摸,判一判,画一画等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制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与动手中,建立正方形的表象,丰富对正方形的认识,建立二维平面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抽象教学内容转换成现实中问题的过程”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正方形。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对正方形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窗户、黑板、四角板上感觉正方形,为判断正方形做好铺垫,在判断正方形前,让学生自我思考正方形的特点然后总结。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正方形的更好的方法——用四角板去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生主动学,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强而弗抑,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强而弗抑,提示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压抑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善于鼓励学生,并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力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对学习好的同学要夸奖,对学习一般的要鼓励,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要从心理和学习上进行加强辅导。endprint

学习好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旧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强、难度更大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在心理上注意要不骄不躁,老师要及时夸奖与批评。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旧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比课本难度大的数学问题;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则以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學新旧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主。

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理念下[3],学生分层各自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全班数学学习气氛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循环。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经过基础练习后,安排了梯度延伸题。采用分层练习: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做基础题;学习一般的学生选做延伸题,学习好的学生选做拓展题。根据数学题的难易程度及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通过差异化的练习题设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概括,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四、分析评价,内化新知,培养素养

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难点的分析,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经过上述步骤后,还可以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与分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互相碰撞、激荡的局面。

教师还可以设计简单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4](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就学生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进行引导和评价。评价时,应多一点肯定、鼓励、支持,少一点责备、惩罚和对抗。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更专心,能深入理解旧知识,成功接纳新知识,从而起到内化新知的作用。当学生在进入到数学环境后,凝练数学问题,通过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逐渐形成好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折正方形”和“画正方形”的教学片断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5]。“折正方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正方形的方法。在“画正方形”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激发了同学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了对正方形的认识。在“找正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实物以及思考生活中常见正方形来学习。同时,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样,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个性特长得表现,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拓展,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解并运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通过设计吸引学生的数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注意适当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同时,要针对小学生心理和性格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安晓光.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才智,2014,5:71.

[2]王景莹.“诱思导学”数学模式探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2:42-44.

[3]王素清.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4.

[4]陈嘉瑜,陈红慧.基于网络的PBL教学设计研究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136-137.

[5]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教学理念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