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指引下高职院校“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7-08-16 04:30罗俊刘永泉
职教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工匠精神

罗俊+刘永泉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与时代接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学子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子迫在眉睫。“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转变”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授课课堂知识陈旧、与实际脱节问题,进而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罗俊(1987-),男,江西抚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学;刘永泉(1975-),男,黑龙江五常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中厂链接澳杰商业联盟 实现高职外贸企业课堂供给侧改革研究”(编号:2017SCG057),主持人:罗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64-04

“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引企入校的实践模式下孵化而生的。各地职教集团的成熟发展,“校中厂”基地与高职院校的深度融合为“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的项目设计以岗位的工作环节为方向,课程的授课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基础和课程的考核以企业师傅的评价为参考。课程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岗位的要求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授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子。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打造的产品进行精细化的雕琢,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包含专注、坚持和坚强三层内涵[1]。“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常规的授课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坚持不懈和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在课堂中密切联系企业,将企业的实际业务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课堂与企业的深入对接。“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校中厂”企业的作用,在课堂中结合企业的生产、运营实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贯彻落实产学结合理念。

一、“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校中厂深入推进的前提下产生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澳杰联盟外贸学院不断成熟发展的基础上,以企业的真实外贸跟单业务为授课前提,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讲解,着重培养学生对外贸跟单全过程的跟进能力,提升外贸学子跟进每个项目的操作实践能力,“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改革内容主要体现为课堂的四转变。

(一)课堂组织形式由“仿真操作”向“真实业务”的转变

1.“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特色在于业务的真实性。根据澳杰外贸学院入驻企业状况及项目化单元情况,把每个行政教学班级根据业务情况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团队,形成小班化业务操作。基于进出口产品的差异化,具体的外贸业务结合特定的进出口产品进行针对性跟进,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团队配合理念。每个业务团队有自己对接的企业特定的产品,如对接嘉兴市拓美进出口有限公司,公司有泳衣产品的团队,有3C产品的团队等,根据产品的独特特性,在进行操作时能够得到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师傅的专门指导。

2.《外贸跟单实务》课程在样品跟单、确定生产模式、原材料跟单、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监控、包装跟单等项目中,各团队必须结合自己的出口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将共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实践课则要求学生针对特定的产品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

(二)课堂教学内容由“以理论为中心发散”向“以业务为聚点展开”的转变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必须结合外贸企业的实际业务展开教学,《外贸跟单实务》是对接外贸跟单员岗位设置的课程,因此,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外贸跟单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作为讲授的出发点,展开相应的理论知识,摈弃原先的根据理论知识进行业务内容的配合讲述。

由于澳杰联盟外贸学院入驻外贸企业真实业务的介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讲授,同时兼顾不同项目的特殊情况,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真实的业务为出发点展开教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连贯的、具有实际操作的业务流程,边授课边操作,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课堂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是通过引入外贸企业一票真实业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外贸跟单业务运作成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本次课堂改革主要是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融合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改革:

1.任务驱动法。针对外贸跟单员工作任务多、事情复杂的特征,“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采用“任务驱动”和“双向沟通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以跟单员的岗位职责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和难点。根据教学项目的情况穿插性的引入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跟单员工作任务和职责—围绕岗位任务引入学习任务—根据知识点寻求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跟单员—总结提高—反馈到每一个团队结合其项目进行实践训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2.双向沟通教学法。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双向互动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做好有益的补充,只有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才能使知识得到升华,因此课堂上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2]。“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学生对团队项目在每个知识点下的任务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讲,老师听及讨论、交流明晰知识要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和企业师傅及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讲解。

(四)课程考核机制由“静态结果考核”向“动态过程考核”的转变

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学生非常关注考核的成绩,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能动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轻装上阵,扎扎实实地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3]。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的是过程,而非学生的一次期末考试成绩。

1.注重企业师傅的评价。“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引企入课,由于企业真实业务的引入,与之对应的对考核体系进行改革,总成绩中20%应掌握在企业手中,学期末,根据每个团队一学期的企业的认可程度以及每个人所负责部分的表现情况由企业进行评定,纳入学生该课程的期末成绩。有效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学生表现优秀可以在企业获得兼职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

2.注重团队成员的互评。在每个团队中,根据团队成员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的差别,在充分征求团队成员意见的基础上,选举出团队的负责人,由团队负责人对本小组进行具体的分工和协调工作,团队负责人对本小组成员根据平时表现有10%的期末成绩赋分权,负责人成绩由团队成员进行打分,取平均分。

3.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期末总成绩的20%,重点考察学生上课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情况、上课的出勤率和听课状态、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在课堂上约束学生,真正做到动态的考察学生,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

二、“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

《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密切联系外贸企业,获得企业的支持,同时需要研究和分析跟单员岗位的性质和内容、课程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因此,要使本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可行,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与外贸公司进行无缝对接、合作,在合作中如何调动每位同学和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密切联系澳杰联盟外贸学院联系的合作企业,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在学生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都可以为企业效劳,出色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校、企、生的三方共赢局面[4]。

(二)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外贸跟单员岗位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较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和任务,充分体现“做、学、教”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点拨、引导、启发作用,传授学生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训练学生规范操作,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的完善

“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要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要放弃传统的考核方式,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考核以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为主,重视考核的过程,淡化传统考试对于学生造成的压力。过程考核指的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以及上课听讲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这样相对而言,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带来期望,增强他们对于考核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本课程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50%(教师20%+企业师傅20%+团队成绩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40%。

三、“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从事外贸行业对进出口产品知识掌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在《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中的体现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进行分组,与真实的外贸企业相对接,成为企业的一员。在后续的外贸全程跟单中教师主要结合共性的知识进行阐述,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样品跟单、确定生产模式、原材料采购、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监控、包装跟单等环节中必须结合自己的出口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进行实际操作。“课中厂”教学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学习《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程时,可以最大限度的熟知产品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战性训练,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高职学生的技能需求,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进行小班化教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作为公益性的教育组织,要充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的客观需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较过去有较大提高,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还很明显。如何让处于上游的学生学得好,处于下游的学生学得了、跟得上,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活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难题。就“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而言,是一种分小组的小班化模式。实行“课中厂”课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实施“课中厂”课堂教学,課程要尽可能扩大课程的选讲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选听权;课程要根据人才市场需要,调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真正地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新理念,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可见,推进高职教育的“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对于落实这一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意义。

(三)“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中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中厂”教学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改革。“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中引企入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操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不断的与外贸公司进行沟通、衔接,进行教师素养的自我提升。“课中厂”教学主要是在“校中厂”的模式下提出的,不仅仅要引企入校,还要引企入课。“校中厂”不仅仅是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更主要的是在常规性的教学中得到体现。“课中厂”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施教对象的特点转变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更新知识,了解行业现状、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求多类型、多层次、多特长、有个性。“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在小组的团队合作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团队的分工和合作中,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塑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由于各组所对接的企业和产品存在差异性,但是考核标准一样,各团队都会通过各种办法进行业务的提升,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激发创新能力。因此,“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

参考文献:

[1][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韩洪文.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67-72.

[3]朱德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0(4):103-107.

[4]张亚军.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8(12):4-8.

[5]王丽媛.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66-69.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工匠精神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构建高中数学 “五环导学” 教学与小组学习合作课堂模式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