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7-08-16 04:25杨勇余晓雅
职教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职业教育

杨勇+余晓雅

摘 要:对比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国内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如学生动手能力培训不足,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提高。在总结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的基础上,从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划分角度下,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农监管部门引导”、“工学耦合”和“情景实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学校、企业、教育部门、行业部门在实施体系中发挥作用以此满足市场对不同产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作者简介:杨勇(1982-),男,河南郑州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余晓雅(1992-),女,四川大邑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机制研究”(编号:TJJX15-035),主持人:郭清;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TJGL15-049),主持人:齐旭高;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差异研究——以天津市为例”(TJSR13-012),主持人:赵丽华。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60-04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共同的教育理念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标准范式,基本要素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实施与管理及学习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市场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浪费教育资源。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与转型阶段。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到2016年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很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以当年价格计算GDP结构,2006年至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总量分别由21806.7亿元、88084.4亿元、77427.8亿元增长到60870.5亿元、280560.3亿元、344075.0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由10.6:47.6:41.8变化到8.9:40.9:50.2[1];另一方面,在就业结构上,由于现在生产环节大量使用新型装备代替了劳动力,使得制造业环节的劳动力需求减少。此外,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得到安置,那些技能无法与高新产业匹配的低技能人口也要寻找就业出口[2]。无论是推动农业规模化,工业现代化,还是服务业增值化,都需要依靠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下,低技能的生产工人对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3]。再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指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人才升级。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就业结构的状况,同时决定了人才培养相关目标与方向。人才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培养的数量与配置必然与产业结构直接联系,不同产业所形成的特定组合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从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差异性来看,应构建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黄日强(2004)指出BTEC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通用能力,通用的含义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人要所必备的技能,即职业具有跨职业的、可变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能力[4];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BTEC专职教师需要有四到五年的实践经验,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在德国,要取得职业教师的资格,需要具有博士学历并取得教授资格,还要有三到五年的社会经验。基于上述分析,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党素芳(2014)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调动企业和学校积极性,但是学校的教书育人与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利益冲突,学校根据“订单”要求培养人才,忽视教育育人的本质功能——育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乏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能力培训不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提高等问题[6]。通过对比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国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性,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产业发展基本理论

产业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第—克拉克定理根据就业人口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划分产业[7]。该定理按照经济活动分类:第一产业为以物质为依赖的农业、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与建筑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產业转移。产业发展基本理论起源于18世纪中期,从农业转向手工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目前以知识经济革命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8]。知识决定经济,知识产业促进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从原始社会时期上辈人传授下辈人技能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业革命出现。产业革命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科学技术成为独立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师徒式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学校开始出现。第三阶段,职业院校集中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社会的财富,反过来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9]。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从古代社会的师徒制经历了现代社会的校企合作模式,到未来职业教育必然是知识经济依靠科学技术、人的知识与智能,使职业教育将走向多元化,国际化[10]。

三、构筑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

(一)構筑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理

1.“农业监管部门引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农业监管部门引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能操作智能化机械设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农监管部门为中介,协调校企利益,建立部门引导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是以农监管部门为桥梁,校企为参与者的运行结构图。根据《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的劳动力,更需要会操作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型农机具的人才,要提高农村人才素质需普及中职教育。但是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是有限的,而且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家庭,学校资金紧张、也没有足够经费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企业的农业技术在企业,大部分未深入农村;农业本身以经验传授的师徒制为主,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学校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企业履行人才培养的义务与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会导致校企合作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个部门涉及农业,农监管部门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是协调学校企业利益的中间人,能根据职业学校的特色分配不同的专业名额,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企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参与者;学校给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智力支持。

2.“工学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第二产业需求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稀缺。根据资料显示,我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3%,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11]。在第二产业中,职业院校学生供大于需,由此高职应重点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虽然学生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但是学生适应实践活动需要一段时间,能力有待提高,最终使企业效率降低。从产业与人才供给的现状来看,本文提出“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校、企业、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前提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采取阶梯式教学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报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数量、课程体系,这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形成了“工学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图2为“工学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构图。

3.“情景实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情景实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具有科学教育与人文修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联合具有相似特色专业的若干职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产业人才相比较第一、二产业理论知识要求相比较最低,但是对综合素质要求相对最高。由于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的内在素质需要在模拟真实场景下实施,由此文章提出学校之间联合建立“情景实操”培养模式,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情景实操”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具有相似特色专业的若干职业学校进行联合,增加资金的来源。一方面,资金用于国际学校教学技能交流,另一方面,资金用来聘请对口行业主管和知名企业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12]。图3为“情景实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构图。

(二)构筑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农监管部门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在专业设置上,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且专业设置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农业监管部、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专业课设置,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各专业招生比例。第二,在教学方式上,农业监管部录制光盘,发表报纸给学校,学校负责对其进行宣传与推广。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农业教育来说,转变学生对农业技术人才观念是第一步。学校开设意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对农业人才的认识从传统经验农业转变为产业化农业。第四,在教学实施与管理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农业季节性与周期性的特点,建立一套相适应的教学安排。例如,对于果树来说,在种果树季节前,学生主要学习关于果树理论基础知识,在种果树季节后,学生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农业监管部是企业与学校的桥梁,更具有权威性,农业监管部协调企业,组织学生在农场参观学习。在初期阶段,学生参观实习,对实践教学形成感性认识;在中期阶段,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在后期阶段,对学生实行综合能力训练。第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上,一方面,国家制定法规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条文规定。例如,在英国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中职学校的人、财、物;另一方面,国家出台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减免学费,扩大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

2.“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明确具体岗位职位的描述方式,确定具体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全部职能,全部职能具体划分为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设立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有学生需要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每个知识与技能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这些学习单元就是职业培训的内容。第二,以学校教师参与企业为途径的校企合作。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显露出弊端,例如,企业合作不积极,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给学校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而企业本身是以营利为目的集团,难以平衡校企之间利益关系。根据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究,解决企业对科研人才的需求,为企业节约资金投入。第三,阶梯式工学交替学习模式。阶梯式工学交替学习模式是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第一阶段:学生开学第一学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强调感知认识过程,同时在学校掌握初步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高级技能的动手能力,在这阶段,注重理论与实践不脱节,在学生完成某一内容后,教师带学生去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第三阶段,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在经历了前三个阶段,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已熟悉,避免学生以往顶岗实习模式下,对顶岗前知识一无所知,在顶岗后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现象。第四,毕业生对口就业。学生熟悉该企业的岗位,可以直接去企业,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同时要给学生一个就业的机会。最后,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对企业实行政策补助措施,避免企业不重视校企合作的现象。

3.“情景实操”联合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在现场体验方式上,学校设立相关课程与专业的实训基地,打破服务型专业无实验室的现象。例如,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法庭等给学生提供教学物质基础。第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第三产业需要具有全面性的人才。根据岗位特点,设立模块课程体系,例如,电子商务专业设立公共课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拓展模块。第三,增加外语与计算机的课时。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外语与计算机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学校通过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校学生计算机与英语考试过关率,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诉求。第四,在企业实践学习方式上,部分专业需要到企业实习。如空乘专业,学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五,在师资水平建设方面,基于第三产业具有更新速度快,全球化、开放性的特点,职业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出国进修,提高师资水平,更新学生思想与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201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李照清.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6):34-37.

[3]邱伟年,唐秀娴.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85-86.

[4]黄日强,邓志军.英国BTEC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引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4(5):52-55.

[5]J.Barke.ComPetene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89:23-24.

[6]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某高职院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卢福财.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8]李钒.区域经济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9]刘家顺,杨洁,孙玉娟.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关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25-28.

[11]杜丽.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2]Clark B.R.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M].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职业教育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