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甫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以及身边生物的结构特点和习性。生物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对生物有个系统的认知。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必须要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将学生司空见惯的事情用科學的视角分析、总结、引申,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
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现实的生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但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落实教学的优化措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上没有及时进行更新,继而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等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在校教学中,不论是从教师还是校领导的态度上看,在对待初中生物的教学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视的态度。在教学课务安排上,部分学校存在生物教师师资不足,甚至一个人带十个班级生物教学同时兼职实验员;生物实际开课课时不足。教师疲于应付,又要出成绩,只能脱离生活的满堂灌。学生没有机会在学校更多地接触生物生活实践。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课堂实践操作机会少之又少,对于身边生物的变化没有敏感度,导致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高,操作能力低下,理论成套,却脱离生活,青蛙蟾蜍分不清。
(二)学生对知识概念模糊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接触不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了好奇感,能积极接受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生物相关知识。但长期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无趣的不良意识,特别是在学习抽象概念时,例如: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总称,而学生在学习时局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对生物圈的范围只理解成陆地地表,忽视了大气圈和水圈。家长只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绩,其他方面都是能代劳则代劳,学生脱离生活。
(三)学生缺乏生物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虽然在很早之前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现在的核心素养建设,但是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见闻中,为中考论,不参与中考的科目则是不需要认真对待的“副科”,增加了生物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意识的难度,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形式化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宣布”“解读”,学生的生物探究意识进一步降低。在学习苏科版“关注家庭生活安全”时,知道食物会变质,而对饭菜变质的内因(微生物)和外因(温度、水等)探究不深入。忽视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没有培养出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不敏感,错过了很多的学习机会。
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学到实用且有助于其自身发展的知识,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具有实用性、具有正面意义的,因此,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教学,将生物知识的具体内容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学习中有一个实在的抓手,降低知识难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链接呢?笔者有以下几个浅陋的想法。
二、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链接
(一) 教学氛围的生活化
固有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由教师单方面地给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的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乏累,导致教师的整节课上都是死气沉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变得更少,长此以往,教师跟学生交流会产生一定的沟壑,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没有重视。因此,建设美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具有重要的优化作用。比如,在初一刚开学不久,可以组织学生将课堂搬掉教室外甚至附近的公园,认识身边的植物和遇到的小动物,再进行归类汇总。这样学生既开阔了视野,也为后续的理论教学举例提供了生活素材,同时学生也对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分类建立了朴素的“二分法”意识。
(二) 课堂教学合理运用生活实例
学生对知识不能合理运用,往往是没有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落实,单凭自身的想象力是难以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的。要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讲透难点,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的存在。例如:教师讲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时,因为微生物的细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可能看见细菌的本体,这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对钞票、未清洗的手、洗手液清洗之后的手、衣物等上面的微生物进行接种培养,形成菌落后,学生一目了然。不仅紧密联系生活,使得学生知道饭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眼见为实的具象比说教更强,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继续引申: 痢疾、流感等疾病,之所以会传染,就是因为生活中,病原体通过食物、空气等途径传播、繁殖。我们的身体就像这培养基一样滋养着病原体的生长,所以传染了疾病,这时候就要呵护身体,让我们的免疫防线甚至药物来消灭病原体,就像洗手液呵护双手一样。将具体的实例落实到事例,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对于生物的知识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锻炼学生对生物的敏感度。
(三)教材内容生活化
传统教学方式早就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教材的内容,拓展教学的资源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部分教材内容在设计上学生就缺少实践,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教学,把生活融入教学。例如,在教授“环境”的认识时,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对生物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或是让学生对校内的绿化地提出生物上的问题,让教学的内容走出课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再者,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再单一地使用语言讲解的方式,而是多多开展实践,生物的学习本就是建立在实验操作中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堂语言生活化
每个年龄段的生活大环境,成长过程所接触的影视作品,教材版本等是有差异的,导致每个年龄层次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在保证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的前提下,尽量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书中的概念和重难点知识,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几年前的学生对于臭氧层空洞,都知道主要元凶是氟利昂,这与社会文化宣传更注重雾霾问题有关,知道臭氧层破坏以及氟利昂的学生比例下降。所以知识和表达知识的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举例和表达时候经常用一些动漫中合适的语言,看过的会心一笑,少数没看过的,也不影响正常理解。
用学生生活化的语言来活化课堂,学生兴趣十足。为此利用闲暇时间看了不少动漫,比如《火影忍者》《海贼王》《清恋》《学园孤岛》等,也曾和学生探讨过进击的巨人的生殖方式。
(五)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陈旧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会针对课本上的内容布置作业,希望借此来巩固学生的学习。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简单的解答,这种呆板的作业不仅不能巩固学生的学习,还出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具有科学性,避免出现枯燥的现象,将课后的作业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以探险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布置作业时,作业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基因技术”,如转基因大豆油、彩棉衬衣等。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开动脑筋,自觉探索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生物的学习效果与生活的体验是息息相关的,想要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从多方面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研究。将生物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具体落实到生活事情上,让学生更快乐、更高效地学习生物。
参考文献:
[1]檀勤彤.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75-276.
[2]赵革.解析初中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98.
[3]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