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标
摘 要:经典阅读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改变了原有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以形象的画面展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鲜活的经典图片,赋予听觉上的享受,给人们和谐的音韵之美。并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穿越时光,体验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活动,让人在经典阅读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关键词:经典;图画;声音;体验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但经典文化有着历史的鸿沟,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语言已经很难理解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经典阅读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使经典阅读由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向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那么如何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促进经典阅读呢?我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尝试过程。
一、用动画激发兴趣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虽然选取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文,但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毕竟与时代隔阂,与生活相差甚远。很多时候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排斥心理让许多孩子讨厌古诗的背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学习经典,应该以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让孩子在动画中不经意间留下了记忆。比如,《池上》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景有色,有人物,有行动,有心理描写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表达清楚这些丰富的教学信息,而使用多媒体正好适合表现这些情景。教学上,我先采取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摆动船桨,划开浮萍,自然而然说明了“撑” 和“艇”。其次,我采用动画展现小娃偷偷的眼神,抓住孩子平时搞怪的心理,以及用手采摘白莲的动作,生动刻画小娃偷采白莲的搞怪和淘气。接着,依然抓住“偷”的特点,轻轻载着白莲回去的情景。然后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问题:请你来破案,学生自然找到了“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最后,学生完整感受这首诗的画面,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感受到了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形象。整个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设了原始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不妨从动画开始。
二、用声音唤起记忆
学会傾听并能够欣赏优美的经典阅读,不仅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拿《池上》来讲: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视频名家的优美朗诵,感受其中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回忆其中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画面,谈谈自己在专注倾听中所感受到的画面。向名家学一学每字的发音,向名家学一学每句的朗诵,比较自己与视频名家朗诵的不足。我们不仅要倾听,还应该学会高声朗诵背诵,这样才能达到学有所记的目标。除了向名家学习阅读,我在班级中还采取师生对比阅读,生生对比阅读,让古诗的意蕴激荡在课堂内外。有时可以唱读,有时可以变换腔调读,总之是快乐阅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提升记忆的效率,释放快乐阅读的心情。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怀着一种愉悦与崇尚之情,让学生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三、用动手体验快乐
一年级孩子的天性就是注意力不能持久,坐不住。我们就需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制定孩子在某个教学环节中的动手能力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手脑并用的理论。因此,经典教学中,不仅要使孩子快乐记忆,还要使孩子增长智慧,开发智力。所以,我在《池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上,指名特别喜爱又会操作电脑的同学上前在白板上根据刚才的画面和自己的理解,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池上画面来,下面的同学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池上画面,通过点评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动手绘画的快乐,给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想象的机会。不单绘画,我们还可以制作动物抢字填空、动物仿练游戏等,给学生参与记忆的机会。这样我们不仅加强了记忆,提高了对古诗及画面的理解,还有效地巩固了本次古诗教学。
有时在分角色演练中,我让学生亲自过把穿越瘾。如学到《静夜思》时,我会让学生学着李白的举手投足,表达思念之情。学生在吟诵和表演中,深深表达了自己体会到的想法。在《所见》中,学生在吟诵和演练中,体会到了快乐,享受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学习经典阅读,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让枯燥的古诗文焕发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这就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加以辅助,给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就要让知识与能力蕴育在快乐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