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娅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主要学科。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从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及错误资源四个方面,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高效的课堂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基础之上。课堂师生互动,无疑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热情,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若有所思”。教师实施的有效引导策略,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学生对陌生信息的排斥情绪,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拥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模仿、探索、研究、创新等学习环节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营造教学氛围。众所周知,学习氛围的好与坏,会长期、持续、强烈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与低。现代研究表明:与一般氛围比较,人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参与欲望更强,思路更加敏捷,思维更加发散,学习效率更高。同样的,与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比较,小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其次,构建师生关系。一般而言,绝大多數的小学生都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肯定、表扬,这是基于学生年龄关系而引发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二、构建教学情境
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活泼好动,想象力十分丰富,但却过于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能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确保学生一步一脚印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而不至于出现思维“断层”。如何构建教学情境?喜爱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以故事或者故事性言语教学,能切实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笔者对学生说:“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牧民在阳光下歌唱,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这时候,一只可怜的小马驹由于犯了错误,受到了惩罚。主人将它拴在木桩上,它失去了自由。拴着小马驹的绳子长6米,如果你就是这匹小马,当你饿的时候,你能吃多大面积的青草?”学生听完笔者的描述后,若有所思。有的学生凝神思考,有的学生拿出纸笔……因为学生有了浓烈的求知欲,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重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想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将娱乐、趣味等元素融入提问中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并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需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问题,使学生兴趣与课堂提问相挂钩。首先,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学生认知冲突处设疑、提问,以此要求学生直视问题,积极思考,深化知识点的理解。
四、巧用错误资源
“错误”是课堂教学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但如果无视“错误”的存在,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丧失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正视错误,巧用错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伊始阶段,有位学生就自告奋勇地表示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它的面积公式应该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都是相邻边长的乘积。显然这位同学的回答是错误的,但笔者调整了原本的教学计划,就这位同学的“面积公式”为教学出发点,在一番讨论交流之后,部分同学表示正确,有的同学认为是错误的。这时候,笔者也没有对其作出错误的判定,而是让同学们自行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拼凑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同学们所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设想、尝试、操作及求证以后,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体会得更加深刻。
小学生聪明有余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热情洋溢但心智尚不健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声乐、图片、视频及动画于一体,具有“能变会动”“化抽象为具体”的良好功能体现,可多维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件的制作与设计,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主题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灿,吴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2]朱木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