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
摘 要:音乐教师应能够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喜欢热爱音乐,培养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使孩子在想象、情感、审美、鉴赏等方面有所发展提高。选择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体态律动法;小组合作;情境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音乐课堂最避讳的是课堂气氛压抑,孩子课上不在状态。教师只有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
方法一: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首创的“体态律动法”。体态律动是人们随着音乐节奏配以身体动作,达到自我展示的欲望。比如在教学《你要觉得高兴就拍拍手》一课时,当孩子们学会这首歌曲,老师可设计让孩子依据自己对歌曲的领悟、体会、感受,试着为这首歌曲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老师让孩子在乐曲节奏下有节奏地拍腿、弹舌、跺脚进行运动。
方法二: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真实,具有声、色、形等特点,以此来丰富音乐课的内容,把理性的知识化为感性的内涵,优化音乐课堂,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孩子成为音乐课的主人,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法一:交流讨论法。在音乐教学中,交流讨论能更有利地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表达、创新能力。
老师在备课时能够结合教学中的某一方面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针对这一问题畅所欲言展开交流讨论。此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的观点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做出辩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孩子们大胆发言,提高孩子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自由组合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意体现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教师要转换以往的“统治者”的角色,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促进者、管理者、参与者,教师要创设最佳学习环境。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安排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孩子按照教师的想法机械地模仿、机械地演练,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一点也没有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成了空话,他们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今天的音乐教育就要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师不间断的伴奏下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组合,大膽地唱、跳!特别是胆小的孩子更要主动组合,胆小的孩子有了第一次战胜自己的感受,就会更加乐于参与音乐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极大地促进孩子以后的学习热情,树立了“我能行”的意识。
三、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孩子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会用歌声、舞蹈等把它展现出来。人们常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这就说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意见。情境教学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是与音乐教学的特征相吻合的。每个学生都有想象力,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去想象尤其关键。
四、利用音乐课堂,加强学生的感情教育
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格。正确地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风格,会让他们在处理歌曲时更加贴切,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的不同采用讲故事、放影片、营造课室氛围等方法来告诉学生歌曲的风格和背景,让学生在演唱中能赋予适当的力度,运用适当的感情和声音去表达歌曲。比如说在带领学生学习《先辈们唱过的歌》时,通过教师引领孩子搜集一些有关抗战题材的红歌,共同学习一首都喜欢的抗日歌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琢磨。只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有多种多样、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神圣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