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语文课堂 越界不出界

2017-08-12 12:34金叶儿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戏曲语文课堂

金叶儿

[摘 要]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服务。何夏寿老师执教的《打进匪窟》一文,通过温故知新、读“图”品文、改“词”编剧等环节,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并学会学习语文,掌握写作方法,充分发挥了课程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程资源;戏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05-0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新课改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途径。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不囿于语文教材,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这样的课程开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有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课程开发而开发,不考虑教学的需求,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热情高涨的课堂之后,学生如坠云雾,导致教学的“主阵地”得不到保障。

然而,此次听了何夏寿老师新近开发的戏曲课程——《打进匪窟》,感受却完全不同。课堂上,何老师睿智、幽默的教学语言,带着学生在戏曲中玩味语文,越界却不出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的真谛。

一、温“故”知“新”,对接课内

大语文教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学习形式也多了,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是不变的。开发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种渠道,用更多的方式去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而并非另起炉灶,驶离目标。何老师的《打进匪窟》一课,将戏曲请入课堂,却又没有离开课堂;从教材中的话剧剧本出发,却又不局限于课堂。这样,实现了源于课内又高于课内的教学目标。

片段一:学习迁移,了解剧本的表现形式。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个剧本叫《半截蜡烛》,知道了剧本和我们熟悉的记叙文,在讲故事的形式上很不一样。我们以这部分剧本为例(点击《打入匪窟》片段:初入匪窟)来复习一下。这种角色与角色之间你说一句,我讲一句的讲述方式叫什么?

生:对话。

师:对话是小名,大名应该叫对白。

师:这种加括号的叫什么?

生:这是表演提示。

师:是的,提示演员如何表演(点击:“灯光渐暗,幕落”)这又是什么呢?

生:舞台说明。

师:很厉害,连这个都知道。(点击:唱词)这叫什么呢?(生:唱词)是的,这种长得像诗一样的叫唱词。唱词是戏曲剧本的身份证,是戏曲剧本区别于话剧剧本的主要特征。

此环节在学生了解戏曲,明白所学的戏曲剧本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之后,何老师先带着学生回顾了五年级学过的话剧剧本《半截蜡烛》,再以本堂课所学剧本的一部分为例重温剧本的表现形式。这样,在回顾中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剧本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中学习戏曲剧本区别于话剧剧本的特征——唱词,告诉学生唱词是戏曲剧本的“身份证”。在课程文本与教材文本对接的过程中,顯示出了何老师的匠心独具。他巧妙地借助已学的文本知识落实了本课了解戏曲剧本表现形式的教学目标,更是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不是与生活割裂的,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和生活、实践进行对接的。

二、读“图”品文,玩味语文

品读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内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因为,文本的背后是丰富的精神家园。作为语文教师,要带着学生去理解它、感悟它。品悟,读是最有效的方法。语文是有灵性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在何老师的课堂上,虽说是学习戏曲剧本,唱戏对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读剧本”就成了重头戏。“从哪儿开始读呢?”一读区别剧本和记叙文的不同读法。在介绍了本段故事背景之后,“要怎么读呢?”二读体会杨子荣和座山雕两位主角的人物特点。尤其是在层层剥笋般地引导学生认识唱词、了解接唱的环节中,何老师抓住了三个“图”字,通过朗读使学生走入了剧中人物的内心。

片段二:读标点,感受“图外之意”。

师:这段唱词分成了16次接唱,其中有一句,我们来看,它分成了两次接唱。我们先来找一找这段接唱中,(说话间掏出图……图? 一卷。图!)哪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齐):图。

师:你注意到图后面三个不同的标点了吗?分别是什么呢?

生:省略号、问号、叹号。

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标点的语气给读出来呢?

师:请这个女生读座山雕的,那个男生读杨子荣的。注意要读出标点的不同语气。

(两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读得很好!这位女生,在读的时候,你想读出两句唱词后边哪些潜台词?就是说,“图”外之意你是怎么来理解的。

语文课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因为它能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经验。虽然本堂课引入的是课外戏曲剧本,但是何老师不忘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在这一环节中,关注字、关注标点、关注话外之音,一路引领学生揣摩“图”外之意,对学生而言,这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把握,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习得。

三、改“词”编剧,实现练笔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在语文课上,很多教师都会设计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当堂进行语文实践,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次,何老师将经典戏曲引入语文课堂,也没有放弃小练笔这一当堂实践的阵地。对初次接触的戏曲剧本,要让学生怎么写、写什么、写多少,都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问题。何老师的练笔环节目标设定符合学生学情,方法习得水到渠成。

片段三:补写剧本。

师:下面,我请全班同学,学做一回编剧,将这部分故事改写成唱词。这段里一共有4句唱词,我已经写好了第一句,大家一起读——

生:今日痛饮庆功酒。

师:这句唱词几个字?(7个字)没错,这是戏曲中非常有名的7字句。请大家按照“前四后三”的句式,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写出其他3句唱词。请注意要求。(出示写作要求:简洁明了;字数相等;字尾押韵)

学生进行写作,写后交流。

何老师的体验编剧环节,以将故事改写成唱词的方式进行,给学生的创编降低了难度。除此之外,老师的示范,更是给学生铺设了下笔的台阶。虽然只让学生改编了三句唱词,却让学生真实地过了一把“编剧瘾”。尤其是在评唱词的过程中,何老师让学生做评委,根据三个要求将两份练笔内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一次训练。

戏曲和语文课堂,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范畴,何老师却将它们融合起来,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戏曲剧本,更让学生通过戏曲剧本学习了语文。窦桂梅老师说:“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何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戏曲语文课堂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