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富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思考

2017-08-06 06:39张兵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丰富数学学习

张兵

(安徽省合肥市新店小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双基”扩大成“四基”,不仅明确指出“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活动经验”,而且特别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阐述了学生缺乏数学活动经验的成因,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强调从动手操作、知识迁移、建立数模和联系生活经验四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成因;丰富;活动经验;数学学习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本次修订的课标将我们所熟知的“双基”改成了“四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明确指出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活动经验”,而且还特别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亲历过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一、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需要在活动化的课堂中生成。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我让每个学生带个小闹钟来,先让他们观察时针、分针和钟面上时间数字的分布,接下来让他们动手拨一拨时间,在操作中发现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得出1小时=60分,再动手拨一拨、数一数,发现分针走五小格等于钟面上一大格,进而发现规律:分钟等于钟面上的数字乘5,这样能准确而快速地报出时间。还可以拓展到九点整、三点整、六点整和十二点整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特殊角,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迁移,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内容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一部分因为教学内容相似,教学方法也相似,如果让学生重复经历相同的教学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思维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可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不同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乘法口诀”时,先由5的乘法口诀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出一个五、两个五……五个五,并用加法口算分别是多少,再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即乘法的意义。最后师生共同编出5的乘法口诀。有了5的乘法口诀的活动经验,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时,就可以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法口诀的一般策略。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用七巧板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并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七得多少,二七得多少……回忆5的乘法口诀是如何简编的,仿照5的乘法口诀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6的乘法口诀,有的学生由加法到乘法,编出口诀;有的自己举例子,一边数数一边有意识地编出乘法口诀。学生通过知识的正迁移,完全可以正确无误地编出6的乘法口诀了。

三、建立模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充分地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學环节得到了如下算式:15×2=2×15,7×8=8×7,13×40=40×13……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中共同的规律。

生:把相乘的两个数交换位置之后,它们的结果相等。

师:交换了什么?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可以说成“积”。谁来再说一下?

生: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师:说得真好,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你们还能写出来吗?能写出多少个?

生:能写,可以写无数个。

师:看来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写完,那怎么办?有更好的办法吗?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后讨论。

生:我用a×b=b×a表示。a表示乘数,b也表示乘数,位置交换之后结果还是相等。

师:你真厉害,老师佩服你!

事实上,许多数学问题在看似不同的数学情景背后,往往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型。而思维又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没有思维的课堂就不会产生数学活动经验。

四、融会贯通,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总结、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训练,更离不开学生自觉的顿悟与应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的、初步的经验。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先跑100米,感受100米有多远,用了多长时间,建立关于100米的经验。再跑一圈400米的,体验有多远,用了多长时间。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少米?从我们学校到合肥有多远?引入用“千米”表示长远距离的客观需要。最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米和米的认识。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利用附页上的学具,设计一节综合实践课,把教室变成超市,学生变成顾客,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实现数学活动经验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获得、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析、理解、运用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参考文献:

[1]张丹.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J].新课程学习,2014(7).

[2]戈向红.关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J].江苏教育,2011.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丰富数学学习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