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赟
摘 要: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导学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81-02
一、“导学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新课改的需要
“导学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方法,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团队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到高中历史学科,由于高中历史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跳跃性强、知识点凌乱,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而“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将自主学习、情境教学、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等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历史学习上,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利用教师编订的导学案预习交流,课堂上学生利用预设的探究问题质疑、讨论和展示,每个人在讨论中学会互助,在展示中增强自信,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考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密切联系实际追求知识的价值,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强化主干知识,教学要依纲扣标用好教材;要关注学习过程,这是教育的发展方向,突出个体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阶段,历史作为一门高考课程,在高考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来看,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在历史课堂上不仅仅是灌输历史知识,更应该抓住新课程考查的核心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高中生的思维正逐渐迈向成熟,具有基本的观察推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导学案”中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板块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能借助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依据老师设计好的知识问答、重难点自主进行学习,思考与实践。通过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掌握的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老师则讲授。通过“导学案”的指引,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导学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编写遵循的理念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练习题集合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其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模式,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主”能够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创设学习的情景,通过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体系,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提前指导下,通过使用“导学案”预习,在新授课前进行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掌握和了解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导学案”设计组成要素和要求
目前,从各个学校来看,“导学案”基本已形成固定的模式,但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编写要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导学案”编写侧重点又有不同,本文以新授课为例,对“导学案”格式进行展示。新授课“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梳理、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模块组成,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具体要求灵活设置。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依据新课程考点内容而设置,应该具体明确,具有可检查性。具体要求为,一是数量适应,通常在三至四个左右;二是目标全面,遵循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目標设定要准确明了,具有可掌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目标就能知道学习内容的重点所在,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记忆什么?了解什么?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目标。其设计首先要紧密结合新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吃透精神,明确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形成“导学案”中的重难点,并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与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最终得出结论。
3.知识梳理。在知识梳理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为对一节课内容的全面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绝不是单纯的填空。在设计上力求条理清晰,比如,对事件的背景、开始时间、内容及意义都分为不同的小点,当学生看到导学作业,就会了解本课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学生在边做导学作业时边在教材上按照知识点做标记。这样本课的大致内容,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学生也达到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目的。学生看书填空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和掌握了解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基本都能按照知识浏览的要求积极完成所学内容。endprint
4.合作探究。通过自学、知识梳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老师要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模块对这节课当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积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小组是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划分的,每个小组要把优中差学生合理分配。在合作探究达到预设的时间时,每个小组把合作探究的结果要在黑板上展示。老师针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就学生在合作探究后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难点让学生共同探讨,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达到大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5.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争取把问题当堂解决,不留后遗症的一种方法。老师要给出一定量的检测题,选题要多样化、数量合适,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完成时间限制,规定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当堂评讲,使学生能及时纠错巩固,对于不能完成的,老师可以在晚自习的时间里帮助其完成。
(三)“导学案”的使用
在“导学案”中,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讲课之前把编排好的“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做到一课一案,以便学生及时预习。在运用“导学案”的时候,要求学生使用双色笔完成,预习和补充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以便学生温习巩固。
三、“导学案”教学在高中课堂中的作用
众多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合理地应用“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对教师自身专业化素质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团结协作、自主表达、展示自己、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对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教学以及其他一些学校使用“导学案”的经验,在具体历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学”和老师的“导”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二者不可偏废,都要有所倚重,切不可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放羊式”教学。
参考文献:
何志强.“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3,(1).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