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8-02 20:54孙佳
卷宗 2017年7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

摘 要:选取贵州省石阡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一年的走访调查以及实践教学发现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由于地理位置、民族语言差异、经济文化建设等原因与东部地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也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从社会、学校、家庭三管齐下的方式,针对多种问题采取相应地解决方法。

关键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

1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

1.1 基础教育的内涵

当前,在教育界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对基础教育的定义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基础教育既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又包括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狭义的基础教育即普通教育,是指导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阶段的普通教育,旨在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主要指中、小学教育。[1]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包括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而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小学教育。

1.2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极端重要,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人的发展看,属个体心理、知识、技能起步的教育,这将为个体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从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看,属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教育,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就业后继续教育的基础。最后,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看,由于受教育者数量最多,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大,因而对经济的贡献也较大。

然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受到地理、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相对于东部和中部比较落后。落后的教育反过来又长期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基础教育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就显得更为重要。

1.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奠基地位。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一个孩子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孩子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它也是其它阶段教育的基石。从孩子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健康的身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够逐渐、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2.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起点的问题,没有起点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学前教育尚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们把起点阶段的教育称为启蒙教育,这是有道理的。启蒙,就是把人从懵懂无知的状态中开发出来,使之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2]今天的小学教育如果仅从学习文化知识的角度讲,它仍然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只不过今天的小学教育任务已远远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能涵盖的,因此我们不把小学教育称作启蒙教育,而称作初等教育。这种开端性的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个人发展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抓好的教育过程。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首先从小学教育抓起,也就在于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开端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无法替代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时,应该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

3.小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教育又可称为童年期教育。进入小学阶段,儿童就开始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这个时期的学习活动代替了学前的游戏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各种心里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随之获得发展,与幼儿相比他们的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知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概念的理解逐步从表象向本质的方向发展,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思维品质等较之幼儿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具有了比较自觉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生活视野和经验的局限,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对教师怀有较大的依恋和信任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为明显。正因为儿童具有这一特点,才使儿童期成为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也就赋予了小学教育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教育地位。

小学阶段可以为儿童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智得到有效的开发,个性品质得到良性的培养,身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想要这些受益终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培养的话,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开端价值和关键价值是其它任何阶段的教育都替代不了的,也是一旦失去而无法弥补的教育。

1.3 贵州省石阡县基础教育情况概述

石阡縣是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其中包括18个乡镇,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石阡县境内共83所小学。其中城区小学15所,其余为乡村小学。

笔者在贵州省石阡县从事基础教育实践过程中,将当地基础教育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较,发现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当地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城等相对富裕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但乡镇等偏远地区教育水平较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偏低,教育发展优先级低于县里其他事业;偏远乡镇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十分落后,校点分散,规模较小;师资水平偏低,数量不足,教师待遇低,难以留住高水平教师;教育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滞后,缺乏监督,义务教育法执行力不足;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缺乏讲普通话的环境,本地教师也带有一定的方言音,学生也会受到教师方言音的影响,而外地教师刚上岗时则存在着师生交流的语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endprint

2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

2.1 基础教育建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大课堂,社会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学生成长和学生追求都是关键的窗口。西部地区县辖区域大多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受限于山地条件,与外界建立长期稳定联系难度系数高。贵州地区山地地形导致山区人民出山难,经济发展困难,长期思索的方向就在于生存和生活,靠山吃山,视野狭窄,看不到与外界的差距,走出山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意回去,政府人才引进策略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单一,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思想不活跃,观念落后,安于现状,自我满足感强,没有机会与外界交流,跟不上新时代新学生的脚步。

2.地方政府空喊重视教育的口号。一方面。“自娱自乐”的文化建设经常抽调各级学校任课教师参与,长期的彩排和演出导致学校无人上课。如石阡县在2015年先后因为“廉政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大会”、“三八妇女节”等各类活动,先后抽调近一半教师进行文艺演出和服务大会,举全县之力迎旅发,县域内所有学生放假一周。另一方面,以政府名义到处化缘,寻求硬件设置的投入和援助,近些年西部基础教育硬件设置依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基层并未采取措施切实提升教师素质,在人才引进和当地教师能力提升上成效一般,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标要求,教学软实力难言进步。

3. 社会导向有待扭转。在西部地区,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或者经济利益难度大,或者讲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存在非常严重的短视现象,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对知识分子的基本尊重,仍然存在大片的“挣钱-娶妻-生孩子-挣钱”的非良性循环模式,公众引导对教育难以投入足够的关注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出现在学校正常上课,不乏有一部分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不能够投入劳动和生产。

2.2 学校软硬件及师资建设不能达标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的成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因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是影响学校教育极为重要的因素。具体而言如下:

1. 师资质量不高,师资学科不均衡。教师学识和教学能力是传道受业解惑的着力点。以石阡县第一小学为例(石阡县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的省级重点小学),在编教师159名,其中本科学历的只有11名,98位一线教师为师专或者后修专科学历,仅103位教师毕业专业为基础教育学科。通俗来讲,部分教师为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且有不少学舞蹈、音乐、体育出身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文化课,不能够依据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其授课的科目,而是在当前教学需求下,学校缺乏什么样的师资,剩余的教师就从事什么样的教学。整个县域内最好的小学尚且如此,乡镇、村落小学师资问题更是不容乐观。

2. 教学方式传统,难以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要求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已不再新鲜,但西部多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都以教师传授为主,缺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学生单方面接收,没有课堂参与感,学生易走神;同时,学校缺乏青年教师,教师群体年龄老化,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不能够以最新的观点和理念引导学生,且在教学中不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3.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混乱,教师缺乏流通与激励。校际教师流动在西部地区根本不可能,差的学校没人愿意去,好的学校挤破脑袋进不来。石阡县第一小学在整个铜仁地区都首屈一指,县内其他小学和乡镇小学的教师难有上挂、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调动;同时,学校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教师资源紧张,教好教坏没有任何的奖励和惩罚,形成了教师行业的惰性,以“完成任务”为宗旨,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3 家庭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

家庭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导师和助手。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石阡县家庭教育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超过4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缺乏引导和关爱。以石阡县为代表的西部县乡辖区内劳动力大量流出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数量激增,且缺乏亲情的引导和父母的教育,隔代教育助生了学生诸多不良习惯的同时,在学业的完成上不能够给予有效的帮助,由于性格缺陷,遇到问题不愿询问老师和同学,成绩的下滑又加剧自卑,从而形成恶性循坏。

2. 学生父母年龄结构偏小。西部贫困地区青年大多婚龄早,以致基础教育学生父母的年龄多为23-28岁,过早进入婚姻,在家庭收支自由、生活随意支配的同时,由于自身性格不够完善,出现“小孩带小孩”的情况,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孩子的成长中遇到问题,没有恰当的方法和措施,不能够以长辈的阅历和学识帮助到孩子。

3. 家庭结构不够稳定,子女数量多。婚龄早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随着婚姻生活的年限变长,因为性格不成熟导致的婚姻破裂。据石阡县民政局2015年数据,辖区内离婚率直逼30%,离异或重组家庭均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离异造成孩子自卑,重组家庭使得孩子不敢于表达困难和寻求帮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无法挽回的下风,甚至于产生心理疾病。同时,由于收入方式相对落后,家庭生产需要劳动力,所以家庭子女数大多大于二,父母同时需要投入到几个孩子的教育中,使得对单个孩子的关注度和培育不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缺乏悉心的指导和科学的引导,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提升策略

3.1 大力提升社会重视程度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方针。西部经济落后,致使教育尤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中等及其以下教育,伴随地方经济的贫困而走入困境。西部贫困地区当前的问题是“生存”,而不是发展。政府对于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发展教育的问题始终无法得解。该不该占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时间而进行当地的经济建设,从而解决整个西部教育发展中的“低质、低速”和“适应性、效益性”差的问题。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尤其是中等及其以下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把发展教育真正作为一項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来抓,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更加贴近当地经济和杜会发展的需要。endprint

2.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西部,由于多种原因,基础教育在办学条件、经费、师资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比较低。要千方百计将高素质师资资源配置到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千方百计地把保证本地区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目标,并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

3.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西部学生帮扶体系。社会各界要关注和关心西部学生,共同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西部学生的各种辅导活动。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西部学生的氛围,建立起共同帮扶西部教育体系。

3.2 逐步改善学校软硬实力

1.完善基础教育学校均衡布局。学校是基础教育开展的物质场所,如何合理布局学校是基础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和价值选择,其实现 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民教育素质的水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逐步 引导、实践、完善的过程,是围绕理念、人、财、物等的综合发展,只能在发展中实 现均衡,在推进中追求创新。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西部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加强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内地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民族地区任教。采取定向招生等特殊措施,充实和加强师资队伍,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以来,由国家拿出专项资金,专门补助落后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电教设备等硬件。在硬件方面西部学校尚不欠缺,但硬件的真实应用对西部地区教育更加重要。在提供配套设施的同时也应实现资源共享,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各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各自或全国统一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录制统一的电教教材,利用网络、电视等电教设备,实现电教教学的无差别化,最大程度抵消落后地区师资力量较差的不利因素。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实现教师的异地流动。通过视频设备,将东部高素质教师的课堂带到西部地区,从而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良胜互动,解决异地任教动力不足问题。

3.3 完善构建家庭教育环境

1.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西部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大多教育意识淡薄,既没有充分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又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责任意识,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还要让家长认识到过于追求个人享乐和经济利益,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整个家庭的发展,是以孩子的美好前途为代价的。

2.完善家庭教育功能。首先,努力不让子女成为留守儿童或者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外出务工时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或是父母在考虑外出务工、经商时,应尽可能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其次,父母应主动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加強与子女的沟通。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尽量缩短时间间隔,增加沟通频率,同时鼓励孩子以自己喜爱的书信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既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以便父母及时了解子女的成长。再次,家长应该及时监督学生进行课后学习,逐步实现学校家庭合力提升学生成绩。

3.建立家长与学校定期联系制度。由于西部地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较远,家长和老师一年中见面次数极少。从而产生家长并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在学校表现的反馈。因此,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应该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佳讯通等方式达到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

注释

[1] 肖杰.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实现均衡发展的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6(01)

[2] 康德,盛志德.什么是启蒙?[J].哲学译丛.1991(04)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教育均衡有哪些新发展[J]. 时事(时事报告初中生版). 2010(06)

[2] 李祥云,杨彤,苏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内研究评述[J]. 教育经济评论. 2016(02)

[3] 刘成斌,童芬燕.农民工子女随迁现状与推进路径[J]. 青年研究. 2016(01)

[4] 王黎,曲艳,杨进春.生本改变了西部教育的发展方式[J]. 人民教育. 2012(Z1)

[5] 杨文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孙佳(1992-),女,汉族,在读研究生,天津,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王丽荣老师

小组成员

孙 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成阳超,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司 林,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