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花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由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多元化价值观相互激荡、互联网络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极大挑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制度保障,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乐山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15JRK1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策,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1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极大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妄图用它们的意识形态来西化分化中国,对我国积极推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除处心积虑地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一步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外,就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他们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强加给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他们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企图颠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他们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美其名为“普世价值”,竭力在中国“布道”,企图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鼓吹“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民主社會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现代公民社会”理论,污蔑我搞“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等等,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瓦解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甚至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2、多元化价值观相互激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使国家观念淡化,民族价值观削弱,影响民族价值观认同。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出现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多重矛盾冲突,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导致人们在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上迷惘不定,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
3、互联网络的消极影响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人们的价值观察视野,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复杂、多元、自由,甚至还充斥着许多灰色、黑色、黄色、迷信、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同时,网上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现实社会违法犯罪向虚拟社会蔓延;网上炒作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敏感问题极易在网上快速扩散放大;西方一些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互联网长驱直入,并同国内一些错误思潮合流,形成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冲击;甚至还有人以互联网媒体为主要工具,诋毁、侮辱、诽谤英雄人物,丑化英雄人物的形象,削弱他们的精神价值,进而解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当社会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革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的不健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泛滥,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社会信任感下降,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造假欺诈等不良行为。甚至一些媒体只顾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引导,误导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判断,重物质,轻精神,重获取,轻奉献,争名逐利,最终陷入到文化、精神危机之中,成为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
5、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
当前,社会不正之风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大量存在,钱的多少成为不少人衡量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金钱和权势成为不少人追求的目标。社会上不讲诚信,坑蒙拐骗,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与角落,严重侵蚀了大众的思想。特别是如今腐败现象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毒瘤,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极大地打击了部分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热情,给当代核心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endprint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制度保障等,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做好宣传教育,提高认知能力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首先,要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在国民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塑造需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广大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第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并模范践行,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2、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发挥道德引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3、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主旋律思想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特别是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防止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互动碰撞中随波逐流、进退失据,坚定人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4、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基础、文化资源和文化素材。在新的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
(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主导功能,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覆盖面、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和人民立场,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素质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电视等的管理和监督,真正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手里,更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2、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一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二是要润物细无声,在以文化人上下功夫。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对新兴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三是在公益广告宣传上下功夫。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刊播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作品,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并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活动。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设计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全民阅读活动、文明旅游活动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文明礼节、礼仪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庄重简朴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人们在切身体验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促使人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endprint
(三)树立先进典型,注重示范引领
1、黨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用自己的模范行为、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防止因自己思想不端正和言行不检点而对群众的价值观念产生误导。
2、在全社会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和榜样。坚持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既要深入推进重大典型宣传,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要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比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乡村教师等,把重大典型宣传与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宣传结合起来抓,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结构,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突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教育引导。公众人物由于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公众对他们的普遍认可,因而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止,对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有着较大的引导作用。因此,作为公众人物必当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与责任感,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以优秀作品去塑造人、鼓舞人,以自身的行为影响人、引导人,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为人们带来正能量的传递,努力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社会价值风向标、道德航船压舱石,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标杆。
(四)立足中华传统,汲取世界精华
1、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说:“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渊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批判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合理内核,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要善于结合当今时代要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带有中华民族精神印记的基本价值理念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创造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的辉煌。
2、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成果,因此,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和精神引领的同时,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习近平2014年5月22日同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更积极的交融和更令人信服的交锋。要吸纳和借鉴现代世界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外来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如民主、法治、平等、科学、自由等观念,善于兼收并蓄、创新超越。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1、建立党委政府负总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做好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约束作用,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用法律的权威来强化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同时,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05-05.
[2]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03-05.
[3]唐洲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光明日报.2016-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