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技巧,构建高效课堂

2017-07-26 21:42潘美娟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潘美娟

[摘 要] 很多初中生在刚接触初中数学知识时,都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需要尽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热情.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教学技巧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对此做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 教学技巧;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有的是因为学习自制力较差;还有的是因为兴趣问题等. 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我们需要对教学技巧进行一定的强化. 具体来说,应当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

注重日常训练,奠定数学基础

通过对初中生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许多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运算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发展.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改变,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设置每一天的运算题,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举个例子,很多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负数的运算掌握得不够牢固,因此,教师选择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就对学生实施每天的训练,如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习题,并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训练计算能力. 这些习题内容大致是这样的:(-21)+(-31),(+4.85)+(-3.25),(3-9)-(4-8),15-(-7),--3.25等. 教师还为这一项训练活动设计了一个口号:天天5分钟,学习向前冲. 经过不断地训练之后,教师发现,许多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所提升. 以前,学生对负数、负号不够重视,经过训练,学生开始认真、仔细地审题,其运算正确率也越来越高,这就是日常训练所起的作用.

坚持日常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时间的增长,很多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的监督,就能主动地完成日常的训练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有效,且不会占据课堂太多的时间,实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技巧.

随时沟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角色,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和谐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前提.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聆听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并及时为学生出谋划策. 对于学生表现优秀之处,也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教学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学生反映,他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希望老师可以对他进行辅导,帮助他打好基础. 教师在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之后,为他进一步讲解了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即(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如3x+3=2x+7,首先要进行移项:3x-2x=7-3,其次合并同类项并得到答案x=4. 接着,教师建议他平时多做一些练习以巩固知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建立师生对彼此的信任. 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下,相信初中生的数学水平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又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在很多地方,如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特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等.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使得学生的水平不一,针对差异,教师需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 尊重差异,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

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难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需要改变. 许多学生对于这个难点无法在短时间之内理解,于是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这个重点. 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向学生讲解难点,此时,有一部分同学明白正>负,乘或除以负数,方向即变,原本大的当然就变小了,于是符号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的学生还可以主动向不会的学生讲解,最后由教师做出详细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模式之一,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励学生努力进步. 除此之外,还能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数学成绩,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际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强化和创新,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学会认真分析、有效解题.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画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利用五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随后求出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以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同时根据C找到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进行延伸,就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如果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再描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及对称点D,连接C,M,D,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如需要更加精确,可以再描出一对对称点,依次连接五点,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解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技巧,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无论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当学生能够将这些问题逐个击破,就代表他们的数学水平在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也是如此.

注重自主学习,促进有效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因而占据着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这种“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习“方差与标准差”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预习,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并认真了解方差与标准差的求法. 经过预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于是教师顺势在课堂上向学生进一步讲解方差与标准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并深入讲解如何计算方差、标准差. 随后,教师便提出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乒乓球的直径为40 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取10只进行检测,数据如表1.

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就此判断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是否符合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基本学情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完善,强化教学技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不仅是教师的心愿,也是教学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