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追问,深入课堂

2017-07-26 21:40王晓丰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王晓丰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愈发注重效率与深度,要求我们及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与走向,及时点拨,深化交流,促进发散,进而提高其思考的全面性. 其中,有效的追问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成功的追问不仅能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其对概念深化理解,还能纠正其错误的思想,明确探究方向. 对于整体教学而言,追问把控教学节奏,有序推进课堂,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追问课堂不断地深入,使得教学向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数学;巧妙追问;课堂深入

追问,就课堂体现而言,是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 其实质是一种源于正确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素养,创造和发现教学指导策略. 追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程度,从而可以灵活地改变课堂进程,及时发现学生暴露的问题并弥补;通过对学生穷追不舍地提问,激发学生弄懂、弄清知识点,不留课堂后遗症,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本文從几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巧妙追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对教学课堂的高效建设有所裨益.

[?] 通过追问强化学生概念辨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覆盖了各章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同于初中,高中概念大多抽象难懂,即便书上有一些详细的讲解,但是往往言简意赅,学生的理解存在偏颇,因此许多教师会产生“概念课难上”的感觉,从而习惯性地利用题海战术进行弥补. 这样不仅导致学生的压力增大,还降低了学习效率. 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把握时机,在学生对概念进行剖析、理解的时候进行适当地追问,帮助学生认清概念的发生和本质. 只有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入、彻底,才能正确地进行后续学习.

比如,在讲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课时,笔者就借追问并引导学生辨析“充分”与“必要”的概念,引入生活实例促进其推敲、深思,尝试揭示概念本质,以此促进认知深化,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养过鱼,众所周知,鱼离不开水,“鱼”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请思考一下,“鱼存活”是“有水”的什么条件?“有水”是“鱼存活”的什么条件?

生1:鱼存活说明了水的存在,并且有水鱼才能存活,鉴于这两点可得出“鱼存活”是“有水”的充分条件,“有水”是“鱼存活”的必要条件.

追1:结合这一生活实例实际,如何理解“充分”与“必要”的关系?

生2:鱼必须有水才能存活,所以有水是鱼存活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可能不是唯一的条件.

师:根据生活现象同学们基本理解了“充分”与“必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数学模型:若p:x>4,则q:x>3. 问: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生3: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追2:说得不错,谁能简单说明一下?

生4:如果x>4,那么说明x>3的理由很充分,所以得出p是q的充分条件.

师:这么说没错,谁能结合概念,系统地、总结地说一说?

生5: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为x>4,q为x>3,若x>4,要说明x>3的理由很充分,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若要x>4,必须具备x>3成立,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生活情境与课堂追问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找到了熟悉感,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还让具体回到了概念产生的源头,逐渐深入,掌握其本质,在总结中归纳.

[?] 通过追问拓展课本习题

每章课本内容之后都会有例题、习题,设置例题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运用概念进行解题,对于占据教材大容量的例题、习题,其重要地位也是十分明显的. 这些题目对知识进行回顾和展示,其初衷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题目熟知新知、练习新知,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能做的习题很少,利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原题基础上进行适度地追问,拓展原题带有的属性和功能,让学生通过题目把零碎、散乱的概念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与题目之间的联系体系,把各种知识的应用理解最大化,最终掌握方法,灵活解题.

高中数学习题的重点主要包括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解方程、解不等式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想要实现灵活、高效,就要注重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将这一目标落实到课堂互动中,借助追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原有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现认知深化. 习题练习时,笔者会着重于典型题目的讲解、追问:

这虽然是一道选择题,但是解答中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就将其作为典型题讲解,与学生积极互动.

师: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

生1:求最值.

追1:很好,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生2:三角代换.

生3:这种算法虽然可以,但是很烦琐,会浪费时间.

追2:那你觉得什么方法更加简便,而且能保障正确率?

生3:我觉得数形结合可以,能做好这道题.

追3:为什么数形结合可以,你能简单说明一下吗?

生3:因为点是圆上的动点,可变形为,即将点(0,0)与点(x,y)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的最大值,所以可以采用数形结合.

由此,便能借助习题强化数形结合的方法,在追问中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能综合分析问题,由“形”到“数”,由“数”到“图”,寻找多元解决的途径,掌握知识间的关联,灵活解决.

[?] 通过追问解决学生思维障碍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更是为了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十分到位,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却解决起来很费力,尤其是遇到综合性较强、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时,思维受阻,无从下手. 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而是思维过程与正确的思维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解题受阻.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必要时教师要设置一些疑问,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教会学生把自己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突破障碍,顺利解题.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n+1,求an的表达式.

生1:利用公式法进行求解an=Sn-Sn-1=(2n+1)-(2n-1+1)=2n-2n-1=2n-1,所以最终答案为an=2n-1.

师:这位同学用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思维不严谨,遗漏了一些潜在的条件,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

学生2:他没有验证当n=1时所求解答案是否正确,应该代入求解答案进行验证.

追1: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利用数列和公式进行求解时要注意其前提条件n≥2,在算完之后要进行验证. 如果我把前n项和公式改为Sn=2n-1,那么又如何?

学生3:改了后a1和S1是相等的,所以没必要进行验证.

学生4:不对,尽管最终答案是正确的,因为潜在条件还没变,因此还是需要进行验证,这样才能得到全分.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在求解数列表达式时强化了思维,弥补了原来不分类讨论的漏洞,为学生打开了思维,排除了思维障碍.

[?] 通过追问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实到解题上. 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概念时要注意通过题目训练进行解题思维的提升,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 比如,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利用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便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 此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追问的工作,一问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大胆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二问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思考每种解法的不同和侧重点,在反思中总结,不断地积累解题经验,掌握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师: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2:需要考虑二次项系数等于零的情况.

师:回答正确,题目在不断变化,大家不能以老一套的思路进行解题,否则思维会被囚禁,不能正确认识题目.

通过不断地改变题目让学生在一道题中看到众多的知识点和陷阱点,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灵活应对考试中不断变化的题目,让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解题,不要拘泥于惯性思维,一定要随着情境改变而改变,在变化中提升解题能力.

追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课堂艺术,有效的追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深化教学,推进课堂,促进问题解决. 设计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学情,精心设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思考、探究,能运用所学,灵活解题,实现能力与思维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