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 要:辅导员职业能力状况对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及成人成才有重要影响。当前,高校扩招及新一代大学生思维模式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激励機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
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表述,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工作年限、主要业务、核心技能、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规定。概括来说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包含三大要素:思想道德素质、通用职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其中核心专业能力是核心,如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各方面能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是辅导员角色地位不明,常产生角色障碍,不利于其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集教育者 、管理者、服务者 、协调者 、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 ,且各种角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二是辅导员职业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如评优评先及待遇、职称及职务晋升、进一步深造等方面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这易挫伤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辅导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多数辅导员参加工作之后,几乎再没有参加任何专项培训。
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1.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当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这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鉴于此,一是高校要多关心辅导员成长及生活,努力协调解决辅导员房屋租住等各种实际问题,也要重视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如定期举办心理沙龙或素质拓展训练,这能缓解辅导员心理压力,增强辅导员团队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二是加大对辅导员工作事迹的宣传及鼓励,高校要通过新闻宣传,观摩及让师生参与班主任管理等多种途径让师生真正了解辅导员工作的艰辛,从而消除对辅导员的偏见,认同辅导员职业,这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三是加快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这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
2.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热情。为此,一是要重视辅导员评优评先及改善辅导员待遇,如评选十佳辅导员与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设立辅导员绩效奖励津贴,将辅导员评优评先与职务晋升、外出进修挂钩,这有助于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在辅导员职务及职称晋升方面,要重视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三是鼓励辅导员进一步深造,如推荐一定数量的辅导员攻读硕士或思想政治系列博士等,这有助于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及心理满意度。
3.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及提出外出学习机会,经常举办辅导员业务知识趣味文体比赛
当前辅导员工作繁忙及缺乏有效学习,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这不利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对此,应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安排辅导员在校内参加各种培训,定期举行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让辅导员相互交流工作心得,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每月举办辅导员沙龙,形式包括学术讲座、专题讨论、案例讨论、经验交流、情景模拟、电影欣赏等,它有助于辅导员总结经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二是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外出学习及培训,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的要求,高校要多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家及省级辅导员培训班,这些都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学习借鉴全国其他高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定期举办融入辅导员业务知识的趣味文体比赛,如征文及知识竞赛、心得体会评选、猜谜语等,这些都有助于减轻辅导员压力及职业倦怠感,增强辅导员心理及工作满意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也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何 婷.关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浅思——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6):123-124.
[2]张 莉,鲁 萍,杜 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