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县管校聘”改革的探索

2017-07-12 13:48邛崃市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7年5期
关键词:邛崃市学区教职工

● 邛崃市编办

邛崃“县管校聘”改革的探索

● 邛崃市编办

为有效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邛崃市推行县管校聘改革。编制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按岗核编原则拟订学校教职工编制以及领导职数、专任教师数和教辅数。同时,教师实行三级竞聘、合同管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受制于教师编制配置资源乏力和教师流通渠道不畅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为了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邛崃市以“按岗核编、三级竞聘”的思路,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实施“县管校聘”改革的背景

一是教师编制配置资源乏力。

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每三年核定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难以适应城镇生源每年的变化;受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分散的影响,已难以保证小班额(35人以下)的正常教育需求;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刚性需求难以解决。

二是教师流通渠道不畅。除退休、辞职等自然减员外,其它正常退出机制并不通畅;教师“进城容易、下乡难”问题突出,导致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流动性不强;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职业倦怠现象明显,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竞争意识不强。

二、实施“县管校聘”改革的主要探索

为有效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邛崃市从2013年开始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杠杆作用,撬动教师编制管理创新,以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制定了教师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交流轮岗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一是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按岗核编。机构编制部门每年开展一次对教育系统的专题调研,根据全市学生实有人数以及学校布局,结合上一年度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发展需求,审订各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全市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每年一调,科学配置。由教育部门负责,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统一学校岗位设置标准,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学校按师生比、300人以下的学校按师生比结合班师比核定学校教职工岗位数,小规模学校按教学要求核定岗位基本数,按师生比结合班师比核定的岗位数低于岗位基本数时,按岗位基本数设置。在编制和岗位总量内,采用“按岗核编”原则拟订学校教职工编制以及领导职数、专任教师数和教辅数。

二是教师实行“三级”竞聘、合同管理。结合地域情况,将全市分为5个片区,在学校岗位总量内,按照“上岗必竞、三级竞聘”原则,学校通过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行对教职工的聘任制,聘期为三年,每三年开展一轮全员竞聘工作。通过竞聘上岗人员依法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和岗位协议,聘用合同三年一签,岗位协议一年一签。一级校内竞聘,教职工根据本校岗位职责,书面申请竞聘岗位,由学校竞聘领导小组审查教师应聘资格,组织竞聘会,采用演讲答辩、平时工作表现和实绩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各岗位按照分数由高到低依次录聘。二级学区竞聘,校内落聘人员参与本学区内缺岗学校双向选择,由督学责任区督学组长负责组织竞聘工作。三级跨学区竞聘,学区内落聘人员参与全市农村缺岗学校双向选择,由教育局的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并组织对落聘人员的待(顶)岗培训,经培训和考核仍不能上岗的,按程序辞(解)聘。

▲ 高埂学校进行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会

三、“县管校聘”改革的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邛崃市教师管理实现了从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释放了教师潜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搭建了教师管理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岗核编”机制,教职工“三级”定期竞聘机制,全面实施教职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编制使用效率,破解教师均衡配置和教育优质发展的瓶颈。教师从被动接受工作安排转为主动争取工作岗位,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盘活了师资资源。

二是构建了教师交流制度保障机制。学区、跨学区竞聘教师,由市教育局牵头,市编办、市人社局配合,按程序办理人事工资关系等相关手续,破除了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通过“竞聘上岗”,推动了城乡教师有序流动,解决了多年积压下来的学校间相互借调难题,理顺了人事工资关系。通过竞聘,城郊教师分流到边远缺编学校63人,城区缺岗学校面向农村学校公开选聘优秀教师37名,促进了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和优化,教师队伍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建立了教师正常退出机制。

对通过学区、跨学区竞聘仍未上岗的教师,实施待(顶)岗培训,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间领取基本工资和5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培训和考核仍不能上岗的,按规定程序辞(解)聘。在“竞聘上岗”过程中,落聘(转岗)251人,进入待(顶)岗培训32人,辞(解)聘34人。

四是健全了教师交流常态机制。

在基本稳定、不影响教学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程序派遣城镇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任教,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进修学习,促进城乡教师间的互动,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学校结对帮扶、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走课等交流新举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达6年、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达9年的原则上进行交流,每年交流教师比例均达应交流教师的10%以上,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要高于20%。将交流经历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干部提拔,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常态化。近三年来,共交流教师591名,交流比例达到应交流教师的20%以上。

猜你喜欢
邛崃市学区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文旅融合背景下邛崃市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邛崃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邛崃市茶马古道保护研究初探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