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 新的数学基础课程标准正在推行和普及,为了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和优化,需要转变原有的“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育人为本”为教育宗旨和原则,并将数学课程目标由“双基”向“四基”转变,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也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性教学,要用多元的数学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相对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明晰数学教育的一般方法,提升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链接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相关技能。
[关 键 词] 数学教学论课程;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29-01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尝试构建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要认真分析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现状,正视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相脱节的问题,运用整合性的数学课程学习材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架构,较好地缓解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
一、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现状
我国的研究学者对数学教学论课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指出了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和问题,并且其课程内容难以真正、全面地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都普遍认为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变革和更新,希望采用精讲、精读、多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索性,然而目前这些研究尚处于方向性的规划阶段,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践举措。
(一)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
在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现有的数学教学论课程仍旧沿用前苏联的教学理论架构,与中国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缺乏紧密的契合,在一定程序上滞后于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
(二)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交流欠缺
在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领域之中,大多将精力集中于对专业学术型理论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基础教育的实践问题。尽管有一些学校采用绩效奖励政策,然而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的交流方面,還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和缺失,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脱节现象,存在“缓苗期”较长的问题。
(三)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一致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和出发点,兼顾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注重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要求学生体会数学思维方式,增进数学问题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并且还要生成数学相关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以更好地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然而,从目前的数学教学论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单纯依靠一门“数学教学论”,显然无法实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契合性,无法与其过高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和定位,尤其在对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育方面显得较为薄弱,这显然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二、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对接举措
(一)实现对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改革总体设想
我们要面向数学教学论课程最为薄弱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以更好地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和问题。要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依据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建构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改革总体设想,完善与数学教学论课程专题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库,整合课程学习材料,建构研究性的学习架构和体系,使学习者能够获得真实情境下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和体验。
(二)变革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以案例分析和演练教学法为主要手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探究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方法变革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基于数学教学项目的教学资源库,使学习者体验和经历优秀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感悟和体会相关的数学教学理论。
(三)增进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参与
在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性,预先设计一些适宜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基于问题设计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融入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感知和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拟教学训练的方式,使学生亲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快速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在学生的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设计若干数学教育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讨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它必须面向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依据教师的专业标准,建构数学教学论课程专题教学资源库,并对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情境,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标准之下,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整合和对接,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深入透彻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剑.“数学教学效率”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8).
[2]张琼.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
[3]邹晓范,姚亚春.数学教学备课要注意“两个结构”的统一[J].高师理科学刊,2014(2).
[4]许林福.基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研究分析[J].商,2013(21).
[5]樊会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乐趣:以一节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
①本文系科研项目“师范专业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XJKY-38C)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秀梅(196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