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 张慧诚
(1.南昌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8;2.昌吉学院图书馆 新疆 昌吉 831100)
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疆藏籍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及对策建议
张广才1张慧诚2
(1.南昌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8;2.昌吉学院图书馆 新疆 昌吉 831100)
学习效率不高是内地高校民族预科新疆班和西藏班教学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影响新疆、西藏预科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文章在对学生、教师调研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对南昌工学院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方式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民族预科;疆藏籍学生;学习方式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学生人数剧增,导致学生的层次差异日益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新疆班、西藏班学生(简称疆藏班),这给从事预科教育的教师们带来巨大挑战,本文试图从学习方式上来探究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寻求对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内地民族预科疆藏籍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时在认知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特征,根据其具体策略和方法的差异可分为表层学习方式和深层学习方式,“表层学习方式包括表层的学习动机、表层的学习策略两个因素。”[1]表层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更多指向于满足家长的监督和要求,生硬地执行老师的教学指示,缺乏自主、自我探究,附属性动机过于明显;表层学习是应付型的,自我期望值不高,自我建构能力不强,多为无效学习。
“深层学习方式包括深层学习动机、深层学习策略两个因素。”[2]深层学习动机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学习需要,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深层学习策略是积极主动探索的、交互体验生成的、自主自力自信的学习方法。
表1 内地高校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学习方式平均分数
结合表1,笔者认为:
第一,在学习方式上,就整体而言,内地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大多以深层学习方式为主,表层学习方式为辅。深层学习方式疆藏班得分分别为3.357、3.045,表层学习方式得分分别为2.924、3.045。
第二,在学习动机上,内地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就整体而言,大多以表层学习动机为主,深层学习动机为辅。由此可以看出,疆藏生学习兴趣不浓。
第三,在学习策略上,内地民族预科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同样以深层学习策略为主,表层学习策略为辅。
疆藏班学生在深层学习策略上的主要表现:他们会根据知识信息的内在加工过程的难易程度、学科逻辑,有意识的选择、调整、适用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法。在表层学习策略上,疆藏班预科学生的信息加工模式更加凸显以识记来获取直接经验知识。
(二)学习目的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夯实基础。
(三)学习兴趣
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疆藏班预科学生学习上大多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低下。
1.学习兴趣不大
笔者通过对疆藏班的田野调研发现,疆藏预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缺乏自我内在驱动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疆藏班预科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2.学习积极性较低
疆藏班预科生的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学习动机稍显局促功利,厌学情绪时有发生。笔者认为造成疆藏预科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学生读一年预科基本上都可以上大学,所以平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四)学习方法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内地民族预科疆藏学生能够根据知识材料的学习特点,自上而下地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甄别、适用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加工策略。由于其知识结构、认知背景,元认知水平的复杂性,对新旧知识进行正迁移的能力有待加强。
1.重视学习方法
疆藏预科学生大部分能专注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不同的课堂活动本身和结果也有一定的表征,并据此能够调节控制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但死记硬背是他们不赞成的学习方法。
2.学习迁移不够
大部分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现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旧知识得到充实和改造。究其原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知识储备量少、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等,他们不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3.学习缺乏计划性
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较盲目,没有计划性和目标性。调查发现,他们之中的50%左右没有长期的学习计划。
表2 没有一个长远的学习计划
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不仅缺乏学习计划,而且学习具有盲目性。学习计划包括对学习时间、资源、环境等的管理和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些共同点——对自我学习目标缺乏长远的意志控制力。
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策略不当。第二,缺乏有效的、适当的、合理的教学行为干预。第三,时间管理意识薄弱。第四,不能正确自我认知。
笔者认为,国家招生录取的政策倾斜力度、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环境等因素、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影响内地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主要原因。
(一)政策因素
为了保证疆藏地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平等诉求,国家对疆藏学生的招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但同时导致部分疆藏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兴趣不高,作为预科生的他们学习压力不大,因此,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
(二)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动机不正确
部分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成长因素的影响,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2.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知识储备量不足、知识面不宽是导致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的一个原因,也是学习不能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生来自我国不同的区域,尽管学生层次差异性大,但比较其他区域的预科学生,在知识储备量上,疆藏班学生明显不足。这种在知识储备量上的差距,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及作业完成率,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下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加上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不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从而导致课堂上不能有效参与,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下。
(三)教师层面
1.教师过多的支持
由于考虑到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基础薄弱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按部就班讲解,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进步空间太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不回答,或回答不上来时,老师不是启发、引导或解惑,而是自我解答,忽视学生的存在,这种冷暴力会促使学生形成惰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下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因此,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难题,也是个有意义的课题。
2.教师过少的鼓励
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后,不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见表3)。
表3 回答问题时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够给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相反,教师过少的鼓励或表扬会让学生失去自信,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过少的表扬或鼓励是导致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即时评价或反馈,是一种鼓励和强化。相反,教师不及时的评价或不评价、不肯定,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强化,一种消极的因素。这种负强化不利于师生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笔者在深入课堂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设置问题情境,给予学生深度、个性化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缺乏即时评价、有效评价、科学评价。由于缺少教师即时的、肯定的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技能,从而促使学生相关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能力,并优化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考虑从政策层面入手,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或建议。
(一)政策层面
部分预科疆藏班学生对学习成绩缺乏自我合理审视的动力和需要,因此,如何制定预科考核结业方案就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优化学习策略的关键所在。近两年虽然教育部就某些科目组织了预科学生会考,但会考并未完全铺开,目前预科教育体系仍然缺乏一个合理统一的评价办学质量和成效指标,甚至连教材都不统一。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另外,由于民族预科疆藏生深处内地,面对全然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必然会面临举步失调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内地的生活方式,融入多民族文化与共的学习环境,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特别是多元文化意识、教育的培训,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学校层面
首先,要创设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因素。
其次,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民族预科疆藏班学生应该要分清楚现阶段的学习目的与最终的学习目的。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明确现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
再次,要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的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政,从而能实现目标。”[3]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帮助其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最后,学校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学校管理者和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传授是否符合学校教学计划、是否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力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
[1]黄黎明,高凌飚.学习方式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2,(02).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华,王光荣.目标设置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G64
:A
:1671-6469(2017)-03-0001-04
2017-03-05
江西高校教学改革课题(JXJG-16-27-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广才(1971-),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张慧诚(1959-),男,天津人,昌吉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