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以问做引创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2017-06-30 05:07雷安涛
新课程·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雷安涛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仲恺中学)

摘 要: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精心设置一些问题,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导学案中如何以问做引,谋求高效课堂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以问做引;高效课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第三条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导学案逐步走进高中地理课堂。课堂上老师依托导学案,“以问做引”,通过导、学、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一、以问做引之“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依靠导学案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制造一个个悬念,创设更具高效性的“导语”,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旧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案例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锋与天气”的导学案导语设计。

问题1.下面两句话哪一句是描写天气的?请说明理由?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昆明四季如春。

问题2.请列举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问题3.每年冬季都会出现气温骤降的现象,谁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案例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人口的迁移”的导学案导语设计:

问题1.图片展示春节前后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客流图片。判断哪个是内地城市,哪个是沿海城市。

问题2.造成这种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以问做引之“导”的问题设计,首先,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地理现象设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激发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精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过程中。当然,在以问做引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要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直接关系,同时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整节课的知识体系串联起来。

二、以问做引之“学”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需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可以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设置一个个的问题,把章节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获取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自学活动。在导学案问题设置的形式上,可以采用问题式、列表填空式、网络结构式等,把文字叙述简化,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使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串。

案例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锋与天气”的导学案自主学习问题式学习设计:

问题1.什么是气团?冷、暖气团是怎么划分的?

问题2.什么是锋面?锋面附近有什么天气现象?怎样判断锋前、锋后?

问题3.锋有几种类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4.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市区的天气分别是怎样的?

问题5.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市区的天气分别是怎样的?

问题6.准静止锋常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问题7.请列举我国典型的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天气现象。

问题8.如何判断冷、暖锋?

案例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人口的迁移”的导学案列表填空式学习设计: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案例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导学案网络结构式学习设计:

导学案中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连成如下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图:

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图中a、b、c、d、e、f、g分別代表的是哪一种辐射?

问题2.阴雨天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图中哪些辐射影响?为什么?

问题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与图中哪个字母代表的辐射有关?如何影响的?

在设计自学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哪种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教学的有效性更高,这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形成简单明确的学案自学指导,把知识点问题化,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避免导学案自学内容过于简单使学生课堂上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或者内容过难而使学生无从下手,达不到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做好自学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找重点、做记号,让学生分段阅读、看图分析,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理清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对类似问题的比较,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等。

三、以问做引之“议”

高中地理的导学案最能凸显高效学习的环节是“合作讨论”

的内容。通过合作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案例6: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乳畜业”的合作讨论问题设计:

问题1.结合西欧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分析为什么西欧乳畜业特别发达?

问题2.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和产品等有何差异?

问题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能借鉴西欧乳畜业的发展模式吗?为什么?

案例7: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资源开发条件”的合作讨论问题设计:

问题1.结合“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分析①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问题2.比較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能源资源开发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问题3.我国的核电站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其区位因素是什么?

案例8:以自然地理“循环”知识为例,高三复习课的合作讨论问题设计导学案设计如简图:

根据简图,在导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两地的气温高低与天气状况分别如何?

问题2.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两地分别表示什么气压带?①表示什么风带?

问题3.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气流流动状况,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为高空,则A、B两地的位置与①风向的关系如何?

问题4.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A、C、D分别代表什么物质?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什么地质作用?

问题5.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什么洋流?A、B、C、D何处可能形成渔场?

问题6.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两地何处为陆地?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什么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导学案的“合作讨论”问题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主题,并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析图、归纳材料、质疑探究,一个个解决问题,一步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更大的探究热情,逐渐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能力逐渐形成,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积极质疑的习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逐渐掌握探索的方法。

当然,通过导学案的以问为引的“导”“问”“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老师对某些重难点知识的精讲、点拨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老师通过导学案的优化设计、通过关键问题的精心点拨,促进形成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导入、自学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达到“学生成长”的核心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广荣.“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2]韩丽薇.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