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亦琴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它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其交际功能。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一、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进行文化熏陶
想要教会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入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机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导入文化背景,有意识地介绍和渗透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很多,我们可以涉猎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欣赏动听的外文歌曲或者结交外国友人等等。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英语教“活”,让学生学“懂”。
二、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牛津教材所选的语言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适当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及时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为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进行铺垫。如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不是所有初一的学生对于万圣节都有很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在课前,将万圣节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此补充其他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有关习俗,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能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多说、多听、多练,以克服大班教学的困难。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提高跨文化意识,体会异族文化的精髓,并加深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再如牛津英语8A第二单元讲解的是英国学校生活和美国学校生活。在进行了文章的阅读、分析、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的学校生活和西方的学校生活有什么异同点?从科目设置、上课形式、课后生活、学校与家庭等方面来谈。为了展开讨论,学生必须首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英美国家的学校生活,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我国学生的生活状况。有条件的还可以上网查找更多西方国家学校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文化内涵
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教师应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外国文化资料,如课上播放相关的课文录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透彻的了解,还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国人用来交流的语言、表情、手势等;播放原版的英文歌曲和原版的电影,体味交流的真实性;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西方文化特色,模仿、编排英语短剧;组织“英语角”进行全真英语环境的口语练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进行外教教学等。学生在有情境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就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文化意识,陶冶情操,提高欣赏品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直观教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信息,加大课堂容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并借此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冲破各自文化的局限和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进而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嚴.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7.
[2]胡晓琼.外籍教师谈中国英语教学与文化差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