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倩倩
摘要:课程模式是对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在教育领域的微观反应,课程模式的变革则是对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反应的结果。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在当前中国经济面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之际,课程改革的热潮的掀起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课程模式的涌现,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课程模式的独特性,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又推动着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式之间相互借鉴与交流。因此我国课程模式的变革就是在基于本国国情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动态平衡中不断前进。本文借鉴德国双元制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改革经验,以期构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和我国中职学生发展规律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11(2017)03-0037-02
0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在产业调整新的发展阶段下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等重大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急需要大量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予以支撑。但我国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改革的核心部分一课程模式的改革不仅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还应同时吸收借鉴德国双元制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经验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课程模式。
1相关概念界定
1.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基于基础教育,是面向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而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许多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名称表述不同,其中包括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或者“技术与职业教育。我国于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确定为“职业教育”,因此,本文采用“職业教育”这一名称。
1.2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在特定的课程观的指导下,各种课程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的整合,是在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结构模式,它反映了的课程的内部构成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或者教学机构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展现明确的课程框架,教学结构和教学思路,并且符合现实的教育教学条件,具有一定的课程功能。
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引领着职教领域的前沿发展。是德国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受培训者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后,一方面以学徒身份接受企业实践和实训课程的技能教育,又以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份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体现了学生和学徒的学习身份,企业和职校的学习场所的双元结合。
2.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双元制最早起源于德国早期的“师傅授徒”教育模式,但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师傅授徒模式满足不了德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最终被职业学校所取代,双元制从而一步步制度化,法律化。
2.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双元特性
德国双元制是企业主导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学时分配上:学生在企业与学校的时间比例一般为3:2或4:1,因此,职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里进行对口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企业培训的地位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最终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概述
3.1核心领域课程模式内涵与结构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由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制定课程计划,使得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知识与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其课程由三部分构成:普通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每一种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分业培训,专长培训,且无论哪一层次的培训课程,都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一步步递进,因此,这一课程结构称为“核心阶梯式”。
3.2核心领域课程模式的特点
3.2.1校企合作的双元理念
这种“双元”特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和企业员工身份的认同,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地点的转换以及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双元结合的特点是德国培养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的重要因素。
3.2.2基于科学分析的专业设置
为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口,同时体现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德国将若干个职业归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构成许多典型的德国特色的培训职业。这些培训职业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生成,有很强的适应性。培训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支撑该活动所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职业分析来辨别。
3.2.3基于专业团队的课程开发
由总统任命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500名研究人员负责开发核心阶梯模式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流程为“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结构
实施课程”。
3.2.3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学校负责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培训,工厂侧重实践的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任何一个阶梯的培训都突出职业活动实践,体现在占有优势的课时比例上和周密的实践计划上。除了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外,德国还专门设立了与生产过程分离的实训工厂供学徒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
3.2.4基于校企双方的合作为基础的课程实施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来施行,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校企双方的合作使受培训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4德国课程模式改革概述
4.1课程模式改革背景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中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无法处理好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关系问题。“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有机结合了系统学习与案例学习,在情境化的职业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将企业对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与标准与人才的培养实现完全的同步,学校人才的供给与企业需求实现对口。
4.2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概述
4.2.1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基本内涵
按照德国职教课程专家的说法,学习领域具体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表达的学习内容以及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其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结构
4.2.2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主要思路
学习领域是基于某一职业岗位群分析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由该职业教育行业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再根据这些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最后通过适合的教学使之情景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4.2.3学习领域的基本理念及基本原则
(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构理论。在学习情景的构建中,由于千差万别的职业岗位,各具特色的学校和教师从而出现了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此外,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体系也各有差异。因此,课程构建中的多种差异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职教课程应该弹性组合,以此来满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发展的需求。
(2)“学习领域”的教学实施原则是行动导向。教师基于工作过程运用教学法和学生观构建内在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行动导向的教学實施原则可以使学生通过行动在学习情境中来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因而掌握某一项职业技能,提升面向某一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5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现状
5.1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都采用了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的特点导致出现了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没有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忽视了职教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没有面向市场进行人才培养定位,不利于对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输送,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和转岗需要以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大部分都是老师照本宣科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记笔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偏好知识的具象化,结合实物和演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分离或者忽视实践技能培训,将无法完成高素质技工的培养工作。
(3)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我国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职校缺乏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深入调研,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往往有偏差,导致教育资源和教育人才的浪费。职校与企业的疏离使得人才的培养容易形成闭门造车的境地,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很好地就业和适应社会发展,企业的工作也无法立刻上手,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低。
6德国学习领域对我国课程模式改革的启示
6.1把握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
在德国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承担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虽然他们相互独立,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企业与学校双元主体的紧密配合,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我国在职教改革时应贯彻校企合作思想,根据行业需求、岗位需求以及资格考试的需求,企业与职校配合进行课程开发,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利用率,解决职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6.2构建以行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内容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
(1)重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取代传统的学科体系,面向职业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构建多种相互之间关联的学习情景,将企业工作流程完美的融合的到知识结构中,体现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的特点。
(2)重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而是与职业情景相对应的学习情景的构建,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实施的工作流程,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总结核心职业能力的技能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的训练。
(3)转变实施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老师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4)改造教学情境: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里,而是从学校扩展到企业,工厂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教学也不仅限于书本,黑板和粉笔,而是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机器操作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7总结
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模式到学习领域模式的改革,突出了技术人才综合性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对人的长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适合于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于我国课程模式的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