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与探索

2017-06-27 10:33翁和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多元发展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

翁和弟

[摘 要]2018年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颁布要求各校积极推进相应改革措施。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全面布展改革措施: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教师、探索考试评价改革、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教学模式,以应对新高考改革方法的推行。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育人为本;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90-02

新高考模式的探索,本质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提出了“育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策略,初步形成了教育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包括学生审美素养在内的核心素养。针对新高考模式的改革,我校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建设、学校发展的主体工程。我校围绕尚美教育办学特色,突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构学科课程体系,培育特色课程群。目前学校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性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相结合的“智美课堂课程教学体系”,正朝着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精品课程品牌化的课程建设目标而努力,为学生打造立体多元的成长环境。

学校结合新课改要求及生源实际,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让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鉴于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艺术特色办学体系,走多元发展办学之路。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影视传媒、体育等特色专业,聘请省内知名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加强与艺术类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因材施教,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此外,除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比如《柳永词的意向美》《旅游审美》《化学让环境更美好》《常熟古典园林之美》《篆刻欣赏》《素描》《色彩》《音乐欣赏》等40多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学校还成立了文学社、摄影社、书法社、古琴社、评弹社、汉服社等30多个社团,其中我校的“湖畔文学社”是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还给学生一个本真的校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充满期待,他们尽情地在多彩的舞台上舒展生命、启迪智慧、快乐成长,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我们还与常熟理工等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学科联盟教育功能,与文化单位合作,发挥社会团体的学术优势,努力开发延伸课程,彰显学校尚美美育办学特色。

二、培养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为了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目前,国家正在研制或着手建立通用的教师能力和资格标准,研制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南,以配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学校将以文献学习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他们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将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这也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师资的调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高考改革的落地和深化,高中学校课程的数量、各门课程的课时数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需要一大批能够胜任多学科、多课程教学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这一项培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教学实施也需相应跟上。我校努力建构教师专业提升体系,让教师有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和更多选择的成长平台。通过搭平台、竖梯子、铺道路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分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苏州市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近年来培养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我校教师徐莉莉获得苏州市政治學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王怡丰获得苏州市生物学科解题能力竞赛一等奖。学校有计划有意识地要求选修科目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安排部分选修科目教师钻研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指导,引导教师转型,激发教师服务学生成长的内在自觉,为新高考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做好师资准备。

三、探索考试评价改革

目前,国家正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以推进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学业质量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它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反映学生要达到的表现标准,也为进行考试评价提供了指导性依据。利用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起来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育评价,还可以促进评价打破学科限制,使跨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我们将在不断学习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研究课题,探索实现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的考试内容改革。方向是根据各学科考查的素养目标,列出考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双向细目表,编制学科能力素养结构图,并对每一道试题进行功能定位。命题时需要注意试题素材选取的真实性,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力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解决问题。题目难度和时间要合理配置,减少大量计算和记忆的题目,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答案。对于测试的结果,要深入挖掘分数之下所隐藏的学生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要探索创新纸笔考试方式之外的评价形式,丰富考试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以保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四、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教学模式

江苏新高考方案采取“3+3”模式,选考科目理论上存在20种组合的可能性。根据过去的经验,这对于每一个学校来说几乎都是不切实际、不可思议的。学校应当立足校情,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作为最高准则,从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科优势、校舍条件等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学科组合设置的类别,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努力寻求学生自主选择和学校宏观调控的最大公约数,获得高考利益的最大值。针对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好特长,我们提出了“行政班+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形式。学校尝试以语数英为分层基础,组建行政班,以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设置分层课程,实施走班选课。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班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传统优势,强化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另一方面,实现一个人或一个小组一张课程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适应新高考模式积累有益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边灿新.过程评价: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探索[J].考试研究,2016(5).

[3] 柳博.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研究,2016(6).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多元发展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