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芳
[摘 要]班级管理中引入“管”“育”策略,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管”是从严格管理角度而言的,对学生展开行为规范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素质。“育”是从人文关怀角度来说的,学生是教育主体,介入人文关怀是大势所趋,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助力支持,所以教师必须健全管育制度,优化管育环境,升级管育评价。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育结合;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77-01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班级管理要针对学生成长特殊性展开创设。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帮助其建立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给出人文关怀,以情育人。管育结合是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意识,符合学生健康成长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多种调研工作,健全班级管育制度,厘清管育路线;优化管育环境,凸显以生为本原则;升级管育评价体系,实现以管促育的目的。
一、健全管育制度,厘清管育路线
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管”要坚决,“育”要彻底。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生大多生性活泼,部分还有一些逆反心理倾向,班主任要确保班级管理顺利展开,需要构建多种制度作为保障。在规划班级制度时,班主任要有创新意识,不能沿袭以前的制度,要根据班级管理实际需要,建立崭新的制度体系,如果有必要,要吸引学生参与制度设计,这对提升制度管理效率有正面帮助。班主任应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纪的习惯,班级制度一旦形成,每一名学生都不能游离于制度之外。班主任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管理班级,对学生行为规范展开具体约束,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这本身就是一种“良育”。
班级管理制度众多,班主任要有制度意识,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制度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如《学生一日常规》《初中生管理常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级卫生管理章程》《班级考勤制度》等,形成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在具体操作时,班主任要给出明确的操作执行路线。首先是建立班级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制度里没有特权学生,每一名学生都应该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班主任要组建制度监督量化管理小组,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其次是更新班级评价体系,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成长过程表现,以提升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二、优化管育环境,凸显以生为本
班级管理制度启动之后,每一名学生都需要进入特定的管理氛围之中,优化管育环境成为班主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设计、执行、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诉求,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关注管理制度的落实,也要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环境,这是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班级管育环境包含众多内容,管理制度优化、学生心理调查、班级文化建设、各种活动开展等,都涉及管育内容,如何才能做到兼顾,赢得班级管育主动权,需要班主任做出更深入的探究。
管中促育,管中有育,这是班级科学管理的集体外化表现。班级管理工作众多,班主任要将管育意识贯穿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如班級卫生保持、迎接检查准备、黑板报定期制作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开展,都需要全面渗透管育思想,让管育有机融合到班级管理的每一个层面,这对提升班级管理效度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升级管育评价,实现以管促育
班级管育评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只有班级“管”评价,没有“育”评价,势必造成班级管理的低品质。学生处于管理制度包围之中,个性发展缺少空间,心理成长呈现扭曲,这与管理评价有直接关系。新课改之后,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班级管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管育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班级管育评价是新生事物,班主任要吸收各方意见,对学生成长表现给出最为客观真实的评价。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对学生展开结论式评价,对学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定性式判断,这也是学生家长最为看重的地方。由于班主任管育意识还不到位,这种结论式评价往往比较偏颇,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遵纪等表现,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成长表现给出定量性考评,学生的思想进步表现往往被掩盖,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班主任在学期总结时,需要从管育两个方面展开评价活动,对学生表现给出最为合理的评判。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成长。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管理创新,以管育模式构建为革新点,坚持教育管理主体性原则。这样才能赢得班级管育主动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