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
摘 要:情感教育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达有关感情态度体验,使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也是教学的一种较高境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究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形成个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将主要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渗透途径
中学生的情感大多都比较感性,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和和不稳定性,性格也比较冲动,对待事物的态度大多是凭个人喜好,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逻辑思想也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一方面,历史课堂作为技能课没有纳入中考范围;另一方面,历史课程的教材具有抽象性和机械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历史知识缺乏情感上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初中历史课程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个人的政治情感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渠道。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德育获取良好的情感教育。所以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2.教育原则的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做到真正的知行统一。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我国被西方列强侵犯,强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导致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运用饱满激昂的语气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被割裂、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而不被外国列强侵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1.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有些历史知识是比较沉重的。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微笑和愉悦来缓解传统课堂上紧张压抑的气氛,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教师亲近、温暖,从而对教师所教授的历史知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实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
2.创设课堂情境
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一样。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许多,可以是学生自行组织历史话剧表演,可以是教师辅助学生开设历史知识竞赛。比如,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家乡的昨天与今天”,让学生通过合作或者单独调查,用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前与如今的生活面貌。这些调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运用丰富的语言教学
历史课程虽然大多数是讲历史事实的,然而并不影响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将这些知识呈现在课堂上。比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讲述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有娓娓动听的讲述、慷慨激昂的评论、含蓄委婉的抒情……丰富的语言,能够充分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需要渗入个人情感的地方进行标注,在课开始后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课本角色当中,表现自我,饱含真情,把课本中无声无形的内容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听讲兴趣。比如,在讲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单凭课本上的文字描写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到当时那令人激动万分、热闹非凡的场面气氛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高亢激昂的语气来讲述我国是怎样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一步进行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
三、结语
文章主要就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分析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总之,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 辉.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1(3).
[2]胡金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重慶:西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