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下的家校沟通实践

2017-06-27 22:58杨金全李明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微信平台中小学生

杨金全+李明山

[摘 要]微信发送语音形式的消息,使信息的传递更具人性化、更贴近生活。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有许多优势,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微信及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家校沟通对传统家校沟通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微信平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5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家校沟通阵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校园网站、家长QQ群、班级微博和微信等新型的家校沟通方式逐一登场。加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班级微信这个“微时代”的新兴产物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笔者在临潭县某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中,担任班主任、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在学校校长的支持下和其他教师利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家校沟通工作。支教结束后,笔者继续参与该校部分班级的微信群,参与家校沟通的實践,并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的一些规律和教育现象。

一、传统家校沟通的现状

传统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沟通的内容反馈孩子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家长期望从教师处得到孩子成长的情况,更注重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的情况;沟通渠道较狭窄,家长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少;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教师对家校沟通意义的理解存在差距;教师家校沟通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家校合作的内容浅显,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还处于一问一答的低水平,缺乏深层合作;家校合作效果不佳,虽然双方都认为收获颇多,但应用到实践中的很少。

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职责观念、教育观念有差异,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往往是“发令者”,而家长是“服从者”;家校合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学校对家校合作资源开发不足;家校合作的过程常常是教师对家长的单向灌输,缺乏双向互动;活动经费受限制等。

每个学期我校都会在期中或期末召开一次传统家校沟通模式的家长会,这是家校合作中最常用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家长到校与教师沟通,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电话家访,这也是家校沟通最常用的途径之一,相比家长会和家长到校沟通,其时效性毋庸置疑。家校联系手册,通过书面形式实现家校双向互动交流,然而文字的交流稍显平面化,太过于单薄。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一)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特点

1.使用普及,沟通无死角。据了解,仅仅至2013年,我国微信用户就已超过6亿,在线活跃用户超过3亿。我班有24名学生,其中有20名学生的家长在使用微信,大部分学生家长拥有智能手机,或者通过电脑使用微信。笔者针对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群聊。为了方便家长与教师以及家长之间沟通,笔者在开学初邀请家长加入家长群;为了方便与学生联系,建立了班级群聊;为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战友群”。

2.实时发布,沟通无时差。微信具有实时性、快捷性,发布的信息主要用于分享、传播,具有“背对脸”的特点,它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键在于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发布方式。

3.开诚布公,沟通无误会。人和人之间的误会常常源自沟通不畅。比如学生之间产生了误解,又不好意思当面言和道歉,就可以通过微信传达。有时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理解,又不敢当面提出异议,现在有了班级微信,他们可选择在微信上给教师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工作有疑问,可以直接“微”班主任,将自己的疑惑及时提出,以达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

4.课余交流,沟通有趣味。微信的朋友圈能留下我们课余生活的足迹。如寒假期间班里有两名学生参加了中韩学生交流活动,他们将交流的精彩瞬间实时发布在朋友圈和班级群里与同学共享欢乐时光;有学生做起了义工,也在群里分享自己对繁忙工作的感悟和为社会奉献的骄傲;更多的学生将自己假期和周末的旅游照片晒在圈里,让大家领略异地风情。学生经常会相互点赞和发表评论;还有学生在班级群里提出学习上的困惑,得到了同学热情地解答和教师耐心地讲解;在假期朋友圈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教师直接的指导。

5.资源充足,沟通有内涵。微信之所以能在各行各业普遍流行,离不开超大容量的信息支持。主题各异,内容丰富的“公众号”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笔者的微信里添加了各种主题的公众号,仅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就有十几个,甚至包含家庭教育方面的“亲子学园”“学做完美父母”“孩子教育学堂”等。

6.群策群力,沟通有话题。遇到教育问题时,很多家长会发表意见,也会介绍自己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成功经验。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表现出叛逆和焦躁,有家长在群里“吐槽”,很快引起了深有同感的家长共鸣。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他们也相互分享了应对的方法和经验。微信给家长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方式

1.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利用微信群互动沟通。班级微信群是一个实时且快捷的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桥梁。教师、家长通过把网络和手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信息及时地转发到微信群,大家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及时了解情况,使沟通变得方便、即时、快捷。一个微信群就是一个会议室,通过这个会议室,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取得了密切的沟通及联系,距离更近了,关系也更亲密了。他们会在群中诉说自己的困惑,学习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分享育儿心得,真正地起到了家校共育的作用。

2.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一般设置教学看台、校本课程、学生动态、班级新闻、家长留言等灵活多样的栏目,这些栏目传递的信息丰富、生动,且能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家校沟通方面的优势

1.利用网络塑造学校形象。利用透明可控的服务窗口,为家长带来及时、快捷的学校信息。家长微信及微信平台的传播,将更有效地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

2.家校互动让沟通更轻松。微信家校通简化了学校发布通知的工作,减轻了教师工作量,提高了沟通效率,开辟了与家长即时沟通的新渠道。

3.通过微信交流,家校沟通对于学校与教师来说,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平等的合作。建立微信群,可以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及时更快捷,家长可以常常共享教育心得,共论教育话题;家长的合理诉求也可以通过微信与学校沟通,校方会用心倾听,及時调整管理策略,从而成为驱动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

4.班级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家校沟通方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也有短处。比如,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天天都会上网,所以还是有时需要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同时继续利用电话、短信、纸质通知、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地和家长做好家校沟通,才能将家校合作做得更好。

(四)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原则及技巧

1.平等性原则。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学校应该尊重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合理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方法,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

2.互动性原则。学校应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沟通提供开放的环境。在沟通过程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孩子的教育方法、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让沟通具有互动性。

3.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教育问题,选择不同的沟通内容和方法,避免产生教育误解。

4.长期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校沟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活动,学校应确立一种长期的沟通机制,和家长建立长期关系的家校沟通常态,使双方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每一个学生,实现家校同步教育。

5.注重与家长沟通的资料积累。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细节,将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细节记录下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利用照片,将学生在学校上课和活动中的细节记录下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

6.创设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在沟通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和家长交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使沟通更加有效。

7.强化学生的优点,委婉指出学生的不足。掌握谈论学生缺点的技巧,先谈学生的优点和表现好的地方,待家长心理趋于平静时再自然转换主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婉转地作一些提醒和要求,目的不是批评,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将学生往良好的方面引导,但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误导家长。

基于微信及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有许多优势,但是不能否定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沟通方法,微信及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家校沟通只是对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微信及微信平台实施家校沟通,缩短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凝聚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共享了家校的教育智慧。在学校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拓展家校沟通渠道,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及探索的新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史卫峰.微信公众平台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4).

[2] 邹彩霞.网络,架起家园沟通新桥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9).

[3] 胡雪梅.提升教师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1).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微信平台中小学生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